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刘命清对庄屈关系的特殊阐释:以“不得志而”为视角
作者:宋健  来源: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庄子  屈原  遗民  刘命清 
描述:明遗民刘命清《庄屈》一文指出,庄子与屈原皆因不得志而生。虽然,刘氏所论不乏肤阔牵强,却揭示出庄、屈在思想感情上的相似之处。同时,从更深的层面看,庄屈并称的论题在明遗民中并不罕见,虽立论各有不同
论汤显祖《牡丹亭》的“”与“理”
作者:张志凌  来源: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描述: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寓“”于“理”的《牡丹亭》
作者:王娟  来源:语文学刊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牡丹亭》     
描述:长期以来,在汤显祖剧作研究中,人们对《牡丹亭》""的理解,各不相同。汤显祖在《牡丹亭》中所欲建构的实际上是一个"合情合理"的爱情,而非以往论者所认为的"以情抗理"的爱情,是一种寓""于"理
论《牡丹亭》中的与理
作者:司国芹  来源:江苏科技信息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牡丹亭》     
描述:《牡丹亭》是我国戏曲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作者以情抗礼,让杜丽娘用“至情”战胜了“理”,把批判的锋芒直指禁锢人们精神的封建礼教,反映了人们要求思想开放、个性自由的强烈愿望.重新审视其中情与理的关系,在今天仍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浅谈汤显祖戏剧思想中的“
作者:沈宁  来源: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汤显祖  戏剧思想  戏剧思想     
描述:汤显祖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戏曲作家之一,"主说"的代表人物。本文试从""的内涵、""产生的原因、""的局限性和""的积极意义四个方面阐述汤显祖的""。
从《牡丹亭·惊梦》看汤显祖对的肯定
作者:杨丽宏  来源:文学教育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思想核心   
描述:明代杰出的戏剧家汤显祖,思想上受王学左派影响极深,崇尚个性解放,反对程朱理学对人们思想的禁锢,认为“情有者理必无,理有者必无”。《牡丹亭》是最能体现汤显祖思想的剧本,其中“惊梦”又是最能表现
依稀幻影总是“”——汤显祖剧作中梦意象发微
作者:刘广春  来源: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临川四梦  梦意象   
描述:意象是具有一定象征性、抽象性、荒诞性和哲理性的文学审美范畴。梦意象在中国古典文学中是用来揭示人内心世界,浓缩外界信息的独到艺术手段。汤显祖剧作中大量运用了梦意象,“临川四梦”中梦意象的描写,是汤显祖“至情”理念的寄寓,是作家本质力量的确证。作家之所以以梦寄情,与他的身体状况、传统梦文化等因素有关。
汤显祖儒的精神归属与的文艺选择
作者:张莉  来源:华章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贵生  贵生  生生之仁  生生之仁  赤子之心  赤子之心     
描述:汤显祖一生都受着以儒家为主导的传统思想影响。在这种思想影响之下,他积极入世,投身入股,一心向仕。虽然在官场上他不是一个成功的政治家,但在为政过程中践行的贵生哲学与受其老师衍为自己内心的生生之仁与赤子之心却在一路衍进中成就了他以情为中心的文艺思想。
浅谈汤显祖“唯说”的美学意蕴
作者:薛明星  来源:剑南文学(经典阅读)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意趣 
描述:实践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从明清《牡丹亭》评点看“”的嬗变
作者:李克  来源: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牡丹亭》  戏曲评点  杜丽娘   
描述:”的阐发是明清戏曲批评家热衰谈论的重要话题.笔者以明清关于《牡丹亭》的评点为中心,通过考察“”在明清两代的嬗变,揭示了汤显祖所标举的“”在明清士人那里经历的三重变奏,而这种变奏既与明清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