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
(27)
学位论文
(3)
会议论文
(1)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22)
才乡教育
(6)
地方文献
(2)
宗教集要
(1)
按年份分组
2014
(1)
2010
(1)
2009
(4)
2007
(3)
2006
(3)
2002
(2)
1999
(3)
1998
(1)
1995
(1)
1993
(3)
按来源分组
其它
(4)
中国哲学史
(3)
中华文化论坛
(2)
孔子研究
(2)
江西教育科研
(1)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1)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
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哲学)
(1)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
科技信息(学术研究)
(1)
相关搜索词
人性
哲学心理学
道统
宇宙
陆九渊
吕祖谦
吴澄
体用
性之情
天人合
“理”
儒家
顿悟
失落
回忆说
价值
天理人欲
宋明理学
仪式感
首页
>
根据【检索词:心性】搜索到相关结果
22
条
胡宏“心”论及对陆九渊“心学”的影响
作者:
罗来文
赵国力
来源:
科技信息(学术研究)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胡宏
心性
本体
人性
描述:
胡宏哲学最显著的特点就在于提出了"性"本论,但在论性的同时并没有舍心而不谈,相反,他对"心"论述颇多。从其性本论出发,他对
心性
关系也作出了不同于其他理学家的解释。
陆九渊论"心"的本质
作者:
郑传芹
来源: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九渊
心性
哲学心理学
描述:
。
吴澄的象数义理之学
作者:
张国洪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象
象
辞
辞
理气
理气
心性
心性
道统
道统
描述:
思想主要表现在对理气、
心性
的阐述上。人们一般认为,其学术有“和会朱陆”的特点。学界对吴澄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需要进一步深化。 第二部分 吴澄的象数思想 在吴
陆九渊
心性
论思想研究
作者:
葛维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陆九渊
心性
论
心学
朱陆之争
描述:
其
心性
论思想的重要理论价值,并探讨了其对当前社会所具有的重大现实意义。本文认为,陆九渊
心性
论思想是其在家学环境的熏陶和佛教禅宗思想的影响下,用孟子的
心性
论命题对大程、上蔡、信伯、无垢等人的
心性
论思想
张栻朱熹论
心性
作者:
鲍希福
来源:
中国哲学史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朱熹思想
修养方法
吕祖谦
陆九渊
心统性情
湖湘学派
文集
中和
朱文
本体意义
描述:
交往比较密切,张
王安石的礼乐论与
心性
论
作者:
刘丰
来源:
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哲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描述:
王安石的礼乐论与
心性
论
王安石的礼乐论与
心性
论
作者:
刘丰
来源:
中国哲学史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描述:
王安石的礼乐论与
心性
论
“敬”的心学变迁
作者:
黄丽娅
来源: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敬
心性
理学
心学
程朱
吴澄
胡居仁
描述:
主敬是理学修养论的重要方法,而修养工夫论是与
心性
和天道观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而,以敬为主要关切点的考察即可折射出理学经由元明两代的昌明显赫转而暗淡,继而心学大明这个演变转化的整个过程。
孟子
心性
论对宋代
心性
之学的影响:以朱熹和陆九渊为例
作者:
段君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朱熹
陆九渊
孟子
心性
论
宋代儒学
心性
之学
描述:
的继承和发展入手,来审视孟子
心性
论在宋代的地位以及影响。 孟子
心性
论对朱熹和陆九渊的共同影响,主要表现在知觉之心、修养学说以“心”为落脚点、性善以及性来自于天。孟子
心性
论对朱熹和陆九渊的不同影响
心性
的意义:评蔡方鹿著《宋明理学
心性
论》
作者:
张茂泽
来源:
中华文化论坛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心性
论
宋明理学
蔡方鹿
中国哲学
心性
之学
道德理性
体用
人的主体性
思想渊源
陆九渊
描述:
方面的代表性著作。该书将宋明理学
心性
论分为四个阶段,即北宋(邵雍、张载、二程)、南宋(胡宏、张、陆九渊、朱熹、杨简、功利学派的批评)、元代(许衡、刘因、吴澄)和明代(陈献章、湛若水、王守仁、罗钦顺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