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17)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6)
地方文献 (1)
按年份分组
2006(1)
2005(1)
2003(1)
2002(1)
1999(1)
1997(1)
1994(2)
1993(1)
1990(1)
1988(1)
按来源分组
南方文坛(1)
北方论丛(1)
工会博览(1)
香港文学(香港)(1)
文艺报(1)
福建乡土(1)
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
学语文(1)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1)
文艺评论(1)
《红楼梦》与当代文学
作者:樊星  来源:文艺评论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红楼梦》  当代文学  毛泽东  孙犁  刘绍棠  贾平凹  王蒙  李準  刘心武  顾城  王朔  苏童  刘小枫 
描述:《红楼梦》与当代文学
当代文学与青年的共振和互选——兼谈文学课应是青年干部院校的
作者:侯树钦  来源: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学作品  新时期文学  青年工作者  当代文学  文学课  中文专业  青年干部院校  当代青年  作家  必修课 
描述:学课。开课者,其处境也颇为尴尬。要么,因人设课,缺乏系
“黄鹤杯”当代文学大赛启事
作者:暂无 来源:学语文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黄鹤杯”当代文学大赛启事
蒲柳风情,运河乡音:[刘绍棠及其创作]
作者:施秀平  来源: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当代文学  文学评论  中国 
描述:蒲柳风情,运河乡音:[刘绍棠及其创作]
心灵本寂
作者:张金龙  来源:福建乡土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心灵本寂》  中国  当代文学  杂文 
描述:因景生情,的确,情绪时常会被一些场景唤起。这样阴霾的雨天,深入到这暮春的心房。不免就有了些惆怅和感伤。但这有什么紧要呢?漫步在一条初涉的小路上,心中涌起恍若熟知的温情,即便是偶尔的忧伤,似乎也有些淡淡的豁然。
坦诚的笔记:刘绍棠与《如是我人》
作者:陆士华  来源:文艺报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如是我人  当代文学  散文  文学研究  中国 
描述:坦诚的笔记:刘绍棠与《如是我人》
读刘绍铭的《旧时香港》
作者:舒非  来源:香港文学(香港)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当代文学  散文  文学研究  中国  旧时香港 
描述:读刘绍铭的《旧时香港》
在女儿会的故乡
作者:刘绍敏  来源:工会博览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在女儿会的故乡》  中国  散文  当代文学  刘绍敏 
描述:“清江河的水悠悠往上涨,一涨涨在沙坎上。来个大姐洗衣裳,蓝的洗成白衣裳,白的洗成纸一张。杉木竿竿晾衣裳,象牙床上叠衣裳,樟木箱子里放衣裳。心腹上的哥哥呀你回来,回来也,回来回来穿衣裳。”婉转悠扬、情深意厚的土家族民歌唱出了当年土家妇女直抒胸臆盼郎想郎的痴态情怀。山歌的真情表达让我动容。
评论家勇气和智慧的结晶——读杨炳忠新著《桂海文谭》
作者:陈学璞  来源:南方文坛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  评论家  文艺评论  当代文艺  评论著作  邓小平文艺思想  当代文学  壮族文学  民族文化交流  秦牧 
描述:在报上看到一则消息,著名作家秦牧呼吁,应当造就著名评论家,以加强文艺批评对文艺创作的导向作用。这无疑言之成理。然而,我想,这“著名”来自“普通”。当务之急是需要大群忠于马克思主义、注目文艺现状、热心于当代文艺繁荣的文艺批评战士。看看周围,前些年在评论园地纵横驰骋的众多骑手,好些不是下马休憩,就是
作家应是怎样的人?——作家人格漫议
作者:王光东  来源:山东文学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作家人格  戴维·洛奇  文学创作  当代文学  文学思潮  艺术手法  人格建设  文学史  艺术作品  技术层面 
描述:实验,按照某种“新潮”的说法,我们的文学已经进入了“后××主义时代”。那么又是什么原因仍使我们感到不满和欠缺呢?问题显然已不在于观念、手法和技术层面,而在于一个更朴素和更原始的问题上,这就是作家的人格素质问题,因为最终艺术作品的质量和境界取决于作家的人格精神的气度与境界的高下。这是一个看似浅显、实际上却是根本性的问题。本期王光东和谭好哲两位理论家的文章,分別从作家人格建设的期待与方向,以及当下文学界写作者人格精神的欠缺两方面做了富有启示性的论述,触及到了内在和本质的问题。我们期待着理论界、评论界和创作界对这一问题进行更加深入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