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话孤独
-
作者:房国栋 来源:语文知识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孤独 李商隐 异客 王维 落叶 屈原 晏殊 贾谊 亡国 晚年
-
描述:被放逐,在江边徘徊,感到举世混浊,唯我独清,这是一种深刻的孤独。贾谊在长沙,感秋风萧萧,落叶飘零,这是一种怀才不遇,难酬壮志的孤独。
-
先锋的后裔,孤独的行者:评李浩和他的小说
-
作者:邵燕君 来源:文学界(专辑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小说 文学期刊 写作 碎玻璃 孤独 作品 后裔 纯文学 点评 作家
-
描述:关注李浩是因为他的《碎玻璃》。那一年(2004年)我们北京大学当代最新作品点评论坛刚刚成立,开始对十几种主流文学期刊发表的小说进行全方位的追踪点评,发现文学期刊这个很多人已转身离去的领地果然满目荒芜。沮丧中,《碎玻璃》让人眼前
-
“文人”与“官人”的身份纠结:解读王安石的另类孤独
-
作者:高智 来源:文史杂志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孤独 北宋 司马光 选拔人才 纠结 富国强兵 墓志铭 江苏 改革
-
描述:君有才能而居下位,像这样离俗独行之士,命运多舛,仕进壅隔,“然终不得一用其智能而卒”。王荆公很是纠结:怎么到了这个职位就完了,是谁在主宰这些读书人的命运,“谁或使之?” 王安石不是伤许平的死,他是在“呜呼”所有个性文人的命运。在他看来,循规蹈矩唯唯诺诺的儒生,是不能成为“士”的。他写了篇《读孟尝君传》,力排众议,把孟尝君选拔人才的标准奚落了一番,认为他所招徕的“人才”无非是“鸡鸣狗盗之徒”。荆公认为,“士固有离世异俗,独行其意,骂讥笑悔,困辱而不悔”(《泰州海陵县主簿许君墓志铭》),只按照自己意志行事,被人谩骂讥讽和欺辱却不悔恨,才是真正的“文人”。王安石提高了文人的标准,要踏入“士”这道门坎,说白了,行动上要“特立独行”,思想上要“卓荦不羁”,这就与传统礼教相去甚远。宋以文立国,以诗赋取士,数不清的温柔敦厚的儒生,亦步亦趋,鹦鹉学舌,铸成了这个庞大帝国金字塔的基座。
-
寂寞王安石
-
作者:萧飞 来源:大公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很少有人知道,在南京城东,有一处十分寂寞的园子,叫半山园。小园分东西两院,粉墙黛瓦,典型的江南民居风格。西院为正院,两进三开间,朱红花木门窗,不事雕凿,朴素庄重,北宋着名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王安石
-
寂寞一馆
-
作者:徐 来源:高中生之友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纪念馆 王安石 临川文化 城市 宋朝 民族文化 中医学校 第一声 角落 强国富民
-
描述:沐浴在临川文化里,如一个贪婪的婴儿躺在母亲的怀抱里,甜甜地、静静地吮吸着,身体便迅速地成长起来。
-
寂寞的书信
-
作者:段华 来源:幸福(悦读)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书信 孙犁 联络 天津 桥梁 刘绍棠 毛笔 下级 古代 皇帝
-
描述:古代,人们靠书信联络感情父与子、兄与弟、姐与妹、友与朋、上级与下级、大臣与皇帝……书信是不可缺少的桥梁。一直到上个世纪80年代,书信仍是人们最主要的联络工具之一。离开天津到北京工作,在天津的朋友给我写信最多的是孙犁先生。
-
合群的孤独者
-
作者:傅嘉明 来源:北京教育研究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高中 语文教学 《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 哲学思想 政治主张 游记
-
描述:合群的孤独者
-
寂寞晏小山
-
作者:宛凌 来源:语文新圃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晏几道 小山词 中考作文 诗歌 西风 女子 书写规范 高级中学 比喻 语气
-
描述:那么憔悴孑然,或者更可心疼
-
诗山的寂寞
-
作者:赵焰 来源:诗歌月刊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敬亭山 李白 宣城 汤显祖 人生 中国文化 谢灵运 诗性 权力中心 气质
-
描述:一对于我来说,人生注定有这一段因缘的,在宣城这个皖东南小城,竟然一呆就是八整年。在这八年中,我读书、写作、悟道、烧菜、聚会、喝酒,不急不躁,不紧不慢,躲进小楼成一统,不管春夏与秋冬。这一段时光现在回想起来,恍如隔世。那时我居住的地方叫西林小区,我住在四楼的一间屋子
-
晏殊《浣溪沙》赏析
-
作者:陈进华 来源:China’s foreign Trade(下半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晏殊 《浣溪沙》 思考 孤独
-
描述:晏殊是北宋前期词坛开风气的主要人物,被誉为“北宋倚声家初祖”, 著有《珠玉词》。《浣溪沙》是其中的传世佳作,表现出对于生命的思考和慨叹,抒发了一种士大夫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