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大隧道穿越张性富水软弱带诱发地表塌陷机理与支护荷载研究
-
作者:孙克国 张俊濡 李术才 许炜萍 李利平 来源:山东大学学报(工学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张性富水软弱带 地表塌陷机理 传统土压力理论 衬砌荷载
-
描述:场实测结果为验证标准,对上述4种方法的准确性进行校验,结果表明极限平衡力学模型是最优方法。结合具体地质条件,构建富水软弱带的极限平衡力学模型是衬砌荷载计算的新途径,对类似地质条件的隧道支护结构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
告别塌陷区 住进“小别墅”
-
作者:暂无 来源:安徽日报农村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短短几年时间,淮南市毛集实验区夏集镇王相村发生了巨大变化:从采煤沉陷区搬来的居民,住进新盖的两层小楼,白墙红顶,整齐亮丽,房前屋后的树木蔬菜绿意盎然……夏集镇党委委员代建廷介绍说,这些房屋是王相新村的第三期建设项目;第四期工程刚建好,村民们正在装修,等待入住。
分批搬迁住新楼
7月2日,记者来到
-
辽河裂谷玄武岩成因机理与盆地演化
-
作者:高知云 章濂澄 来源: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辽河裂谷 原生岩浆 局部熔融 地幔热柱 亚热柱 裂前成穹 张性破裂 沉降 拗陷
-
描述:而弱,由碱性趋向亚碱性,岩浆熔出位置由深而浅,源区岩石熔融程度由低而高。与此相应,下辽河裂谷盆地经历了裂前成穹、张裂破碎、拉张沉陷及拗陷4个阶段,裂谷由张裂而拗陷,直至消亡。
-
低张性低钠血症的病因及其发病机理
-
作者:徐仑 来源:苏州医学杂志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稀释性低钠血症 发病机理 常见 正常 体内 病因 临床 增加 储存量
-
描述:低钠血症可以是等张的、高张的和低张的。临床上最重要的也是最常见的低钠血症是低张性低钠血症,主要是由于肾脏不足以相应排出所摄入的不含电解质的水分,所以是稀释性低钠血症。此时,体内钠的储存量可以是减少的、基本正常、或增加的。
-
牵张性脊髓损伤机理的实验研究
-
作者:毛方敏 宋跃明 池永龙 来源:温州医学院学报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脊髓 牵张性损伤 损伤机制 体感皮层诱发电位
-
描述:50%5分钟组及50%10分钟组脊髓功能下降,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由脊髓血管改变所致的缺血是牵张性脊髓损伤的主要原发机制,自由基介导的脂质过氧化反应参与了牵张性脊髓损伤的继发病理机制
-
肺不张性假肿瘤的发病机理和名称学
-
作者:暂无 来源: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肺不张性假肿瘤的发病机理和名称学
-
肺不张性假肿瘤的发病机理及名称学
-
作者:杨洁萍 来源:国际呼吸杂志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肺不张 假肿瘤 肺梗塞 深吸气 包裹性积液 胸膜积液 支气管扩张 发病机理 形成 纤维素
-
描述:肺炎、肺梗塞等在吸收能力减低时,可导致长期的包裹性胸膜积液伴胸膜反应,与纤维素性胸膜炎相似。2.胸膜壁层、脏层以及叶间胸膜的局部的增厚产生继发性胸膜下肺不张。3.随着积液的浓缩,纤维素被析出,形成粘连,而不张性肺组积则部分固定于增厚的胸膜上,4.接着发生收缩,使肺不张加剧,并通过一定的牵拉作用使支气管及血管向病变移位,尤以在病变下缘明显,部分由于此区域血管及支气管的特殊分布,部分则由于卷入无气的肺组织所致。但在病变的上缘可见血管及支气管向病变方向移位,呈“葱皮状”排列。5。经过继续收缩及粘连,不张的肺组织可卷入,且包裹性积液亦被包入;裂隙形成血管与支气管的变形以及支气管扩张均可发生。6.
-
南岭隧道下连溪段岩溶及地表沉陷与地质构造的关系
-
作者:吴治生 傅伯森 来源: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岩溶发育 南岭 张性断层 地质构造 陷穴 隧道埋深 溶洞 地表沉陷 张性断裂 突水点
-
描述:等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
黄鹤堡隧道下穿地表建筑物爆破振动控制技术
-
作者:李平 宫凤强 李启月 王泽伟 来源: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浅埋隧道 地表建筑物 爆破振动 预裂爆破
-
描述:以长昆客运专线黄鹤堡隧道为例,结合爆破参数和振动速度的监测数据,对原有爆破开挖方案对地表建筑物的影响进行了安全评估。在此基础上,基于预裂爆破理论,提出了采用预裂爆破技术的减震控制措施。监测结果表明
-
高应力硬岩胞性板裂破坏和应变型岩爆机理研究
-
作者:李地元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高应力岩体 硬岩 板裂破坏 张性破坏 裂纹扩展 应变型岩爆 数值模拟
-
描述:综合利用室内试验、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工程应用等手段,对硬岩在高应力条件下的板裂破坏及应变型岩爆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首先,设计了硬岩和软岩试样的单轴压缩试验和直接拉伸试验,开展了两种岩石在不同加载模式下的力学性质对比,分析了直接拉压条件下硬岩和软岩的强度、变形、弹性模量、泊松比、声发射等物理参数的变化规律,得到了两种岩石在拉压载荷作用下的应力应变规律和声发射特征,用三维形貌扫描仪从细观方面观察了直接拉伸试样破坏断口的三维形态。 其次,选取挪威南部某采石场的Iddefjord花岗岩,设计了硬岩板裂破坏的室内试验,利用标准圆柱体试样的单轴压缩试验和巴西圆盘劈裂试验得到了硬岩的主要力学性质指标。在此基础上,开展了不同高宽比条件下方形花岗岩试样的单轴压缩试验,率先在实验室条件下再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