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22)
报纸(3)
学位论文(2)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22)
地方文献 (5)
按年份分组
2012(2)
2011(2)
2010(3)
2009(2)
2008(2)
2007(2)
2004(1)
1998(1)
1975(1)
1974(2)
按来源分组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
娘子关(1)
新中医杂志(1)
阳明学刊(1)
法制日报(1)
新文化史料(1)
作文升级(1)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1)
小演奏家(1)
北大史学(1)
中国古代的数值主义
作者:佐竹靖彦  来源:北大史学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古代文献  周礼  数值  主义  象征性  货殖列传  中国古代社会  史记  社会力量  数理 
描述:《周易》、《周礼》、《商君书》、《史记》等中国古代文献中以整齐的数列形式记载着各种数值,它们以一定的现实为基础,并形成了象征某种价值的观念。其中有些数字,不论出自游说家,还是儒家、法家,都反映了他们对客观地掌握或认识天下或国家内部存在的各种社会力量的希求,反映了当时社会向统一方向发展的动向。
吴晗和新编韵文启蒙读物
作者:刘毅然  来源:新文化史料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启蒙读物  《三字经》  吴晗  韵文  批判地继承  新编  普及知识  中国历史  王应麟  共产主义道德教育 
描述:吴晗和新编韵文启蒙读物□刘毅然吴晗同志是我国当代的著名历史学家,同时也是新编韵文启蒙读物的首倡者。韵文体启蒙读物,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产生过深远和广泛的影响。尤其是《三字经》,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三字经》——孔孟复辟之道的“启蒙经”
作者:暂无 来源: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7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应麟  农民起义  封建社会后期  历史背景  宋王朝  女真族  统治集团  北宋  大地主阶级  劳动人民 
描述:为了维持自己穷奢极欲的生活和支付每年向金进贡各二、三十万两正的银绢,变本加厉地在国内勒索。北宋时全国计有三百二十个州,到南宋仅余一百七十个州,然而南宋的统治者每年榨取的民脂民膏却达
商贾与汤显祖及其文学启蒙思想
作者:陈书录  来源: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商贾  文学启蒙思想 
描述:"。可见商贾精神从一个特定的方面促进了汤显祖的文学启蒙思想的发展。
解读和谐主义诉讼模式
作者:周斌  来源:法制日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解读和谐主义诉讼模式
阳明子的冥契主义
作者:陈复  来源:阳明学刊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阳明  经验  知行合一  宇宙本体  陆九渊  致良知  心学  龙场悟道  神秘主义  理性主义 
描述:秘经验的理性态度;并详论龙场悟道的细节,厘清阳明先生冥契本体的经历,与不同阶段的主张,尤其指出学者因为忽视冥契主义,因此对阳明先生主张的"知行合一"有误解。本文引各种证据指出:阳明先生直至五十岁后才
从《医学三字经》看儒法斗争
作者:暂无 来源:新中医杂志 年份:197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儒法  王应麟  儒家思想  劳动人民  马克思主义  黄帝  医学三字经  启蒙  圣人  起源 
描述: 清代儒医陈念祖(修园)的《医学三字经》,是在宋代儒生王应麟编著的儒家《三字经》的影响下,仿照《三字经》的格式而写的。他企图把“医学源流”等都归纳在这本小书里,也作为学医的“启蒙”课本。他在这本书
太行浩气传千古:怀念王谦同志
作者:郑化民  来源:娘子关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太行  功过是非  求真  三晋  列名  启蒙  温源  国难  英雄  战功 
描述:太行浩气传千古:怀念王谦同志
人文启蒙:明代的关学之重(上)
作者:灏峰  来源:美文(上半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关学  理学  明代  明武宗  统治思想  王阳明心学  陕西  朱元璋  陆九渊  礼仪 
描述:明朝是以理学开国的。明太祖朱元璋在起义过程中就信用浙东儒生;明成祖朱棣更是锐意提倡程(颐)朱(熹)理学,使之成为官方学术和王朝的统治思想。从明孝宗朱祐朝弘治元年(1488)起,王阳明则远承宋儒陆九渊的心学,汲取
八大论式:古希腊怀疑主义对原因论的批判
作者:崔延强  来源:自然辩证法研究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怀疑主义  原因论  伊壁鸠鲁  论式  独断论者  怀疑派  皮浪主义  神的观念  因果论  牛津大学出版社 
描述:八大论式:古希腊怀疑主义对原因论的批判崔延强【编者按】在当前这样一个学术自由、思想解放的时代,各种学说都可以登台亮相,为自己开辟生存空间,但是与此同时理性怀疑和理性批判精神显得不足,甚至我们常常丧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