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161)
报纸(113)
学位论文(2)
会议论文(1)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232)
地方文献 (34)
非遗保护 (4)
宗教集要 (4)
才乡教育 (1)
红色文化 (1)
地方风物 (1)
按年份分组
2014(46)
2013(15)
2012(24)
2009(22)
2005(9)
2003(5)
2000(7)
1998(6)
1987(3)
1962(1)
按来源分组
文学教育(3)
中国社会科学报(2)
陕西日报(2)
新京报(1)
上海文汇报(1)
安康日报(1)
读书杂志(1)
教学与研究(1)
中华文化论坛(1)
诗歌月刊(1)
何中俊的诗(5首)
作者:何中俊  来源:诗歌月刊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冻结  历史  僵硬  青草  雪花  中秋  爱人  冰雪  季节  杨柳依依 
描述:何中俊的诗(5首)
论华夏民族的形成
作者:陈玉屏  来源:中华文化论坛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民族学  华夏族  形成过程  夏王朝  周礼 
描述:关于华夏族(汉以后称之为汉族)的形成时期,学术界的认识久久未能统一。笔者在从事民族形成理论研究中,认真考察了华夏族的形成问题。愿将己见书之于次,就教于学界同仁。学术界之所以对华夏族的形成的时期众说纷坛,是因为长期以来,民族学研究中有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
论子产
作者:关锋 林聿时  来源:教学与研究 年份:196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子产  孔子  周礼  郑国  大改革  政治家  刑书  晋国  唯物主义者  封建制 
描述:子产是春秋中叶的一位进步的政治家,他在他的祖国,——郑国,实行了政治经济变革。他又是一位有才干的外交家。郑国是一个小国,夹在晋楚两大强国之间,处境十分不利。子产在外交斗争中。维护了他的祖国的独立和尊严。在哲学上,他是一个唯物主义者,相当彻底的无神论者。
宋明理学的认识
作者:木旸  来源:读书杂志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宋明理学  理学家  价值取向  理学研究  研究论著  思想史  评价  理想人格  王安石  学术界 
描述:近读张立文著《宋明理学研究》,颇有所获.在近年众多的关于宋明理学的研究论著中,此书很有特色,别具一格,尤其在对宋明理学的价值取向和评价方面,有其独到之处.何谓理学?学术界对此界说不一.有人认为"理学是思想史上的浊流",理学家在政治上代表着豪族地主的利益;也有人认为理学是适应于
添措施鼓干劲
作者:暂无 来源:安康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当前,市委、市政府吹响了城乡环境百日整治行动的号角,标志着我市“创国卫”工作将要迎来更加严格、更加细致的暗访检查和考核验收。作为卫生创建的主打部门,市卫生局副局长何涛深感责任重大,他表示,卫生系统全体干部职工将进一步发扬克难攻坚、务实创新的工作作风,继续当好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排头兵,坚定信心、锐意进取
王安石变法之思考
作者:苏原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变法  具体措施  具体措施  策略问题  策略问题  战略思路  战略思路  借鉴意义  借鉴意义 
描述:政府对社会的控制、过度依赖严刑峻罚等。希望通过对"王安石变法"这一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深刻影响的改革事件的研究,进一步加深我们对于中国社会发展规律的理解,从中汲取对当今中国改革和现代化的宝贵经验。
黄鹤展翅腾飞
作者:吴昊伍晓阳唐闻  来源:长江日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今天是黄鹤楼生日,千古名楼重建开 放20年。$$ 20年前,一座高五层,攒尖顶、四望如 一、层层飞檐的黄鹤楼诞生于蛇山峰顶, 有楼而无园。$$ 20年后,黄鹤楼公园,共东、西、南、北 四大景区,山石花木之间,楼阁亭台、塔坊 廊轩、苑馆池洞错落有致。$$ 西区是黄鹤楼主楼所在,胜像宝塔、 牌坊、轩廊配
离战士近些,近些
作者:张良 向辉 张景亮   来源:解放军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离战士近些,近些
精神洗礼的过程
作者:洪和胜   来源:台州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精神洗礼的过程
王安石变法的评价
作者:李存山  来源:博览群书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熙宁变法  范仲淹  庆历新政  评价  理财  司马光  宋神宗  青苗法  吕惠卿 
描述:石始……盖安石之法犹出于所学,章子厚()之法将托安石以报私怨耳,至蔡京则又托绍述以奉人主(徽宗)之侈心耳,愈变愈下,所以致中原之祸也”(同上书卷二十一)。又如明清之际的王夫之说:“夷考宋政之乱,自神宗始。神宗之以兴怨于天下、贻讥于后世者,非有奢淫暴虐之行,唯上之求治也已亟,下之言治者已烦尔。”(《宋论》卷四)王夫之也谈到熙宁变法与引用小人的问题,他说:“国民之交敝也,自苛政始。苛政兴,足以病国疟民,而尚未足以亡……惟是苛政之兴,众论不许,而主张之者,理不胜而求赢于势,急引与己同者以为援,群小乃起而应之……”(同上书卷六)“是安石之法,未足以致宣、政之祸,唯其杂引吕惠卿、邓绾、章、曾布之群小,以授贼贤罔上之秘计于(蔡)京,则安石之所贻败亡于宋者此尔。”(同上书卷八)按照传统的评价,一是王安石变法之“急政”或“苛政”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