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89)
报纸(83)
会议论文(2)
学位论文(2)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30)
地方风物 (19)
非遗保护 (14)
地方文献 (6)
宗教集要 (5)
红色文化 (1)
文化溯源 (1)
按年份分组
2014(58)
2013(15)
2012(18)
2011(12)
2010(6)
2009(7)
2008(8)
2005(6)
2002(5)
1988(3)
按来源分组
云南日报(8)
江淮法治(1)
文学教育(上半月)(1)
中国报道(1)
电影评介(1)
规划师(1)
贵图学刊(1)
青春岁月(1)
吉林教育(1)
文史月刊(学术)(1)
刍议利用心理学规律进行对外汉语教学
作者:陈郁  来源:吉林教育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对外汉语教学  心理学规律  利用  《礼记》  《周礼》  学习汉语  70年代  教材编写 
描述:一、我国对外汉语教学概况我国的对外汉语教学最早可以追溯到2500多年前在《周礼》及《礼记》中所提到的通译。而严格意义上的对外汉语教学即外国人或外族人真正大批到中原学习汉语,则始于东汉初年。可见,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的渊源是十分深远的。但是,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对外汉语教学界的吕必松先生等率先提出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应是地区公共图书馆责无旁贷的职责:兼谈大
作者:林治德  来源:贵图学刊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公共图书馆  公共图书馆  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  保护 
描述: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和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作为具有宣传先进文化,开展社会教育和保存人类文化遗产职能的公共图书馆,对宣传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更加科学务实 推进保护利用
作者:谭晶纯 赵汝碧 连芳 张彤   来源:云南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更加科学务实 推进保护利用
对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与保护
作者:李东亮  来源:文学教育(上半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能力的培养  学生质疑  保护  艺术形象  《牡丹亭》  质疑能力  汤显祖  戏剧家 
描述:明代著名戏剧家汤显祖在其名作《牡丹亭》中,不但刻画了栩栩如生的杜丽娘和柳梦梅的艺术形象,同时还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娇憨可爱、顽皮泼辣、机智聪慧的小春香的形象,也正是这个形象,引发了笔者对如何培养学生质疑
保护著作权应是修改著作权法惟一目的
作者:舒圣祥  来源:江淮法治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著作权法  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  著作权人  保护  修改完善  利益主体  草案  原创  盗版  鼓励 
描述:。(4月5日《现代快报》)
保护新闻批评自由应是我国新闻立法最基本的宗旨
作者:庞战秋  来源:当代法学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新闻批评  新闻自由  新闻立法  新闻法  保护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舆论监督  基本的  法律体系  制约 
描述:党的十三大报告中提出:“要通过各种现代化的新闻和宣传工具,增加对政务和党务活动的报道,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支持群众批评工作中的缺点错误,反对官僚主义,同各种不正之风作斗争。”为此,报告中强调,“必须抓紧制定新
李纪恒强调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利用
作者:乐中阳  来源:云南林业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保护  云南省  保护利用  西双版纳  联席会议  主持会议  滇西北  保护工作  各级政府  生态安全 
描述:物多样性保护西双版纳约定》作说明。省政协副主席白成亮出席会议。省政府秘书长丁绍祥主持会议。会议充分肯定了自2010年腾冲会议以来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取得的成就,指出保
“乘人之危”和“趁人之危”
作者:韩娟  来源:语文知识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乘人之危  《汉语成语大词典》  《汉语大词典》  利用 
描述:许正元主编《常见错读错写错用字词词典》第37页对“乘人之危”的解释是:“乘:利用,凭借。指利用他人危难之时,进行要挟、打击或陷害。不能写作趁人之危。”我们认为这样的说法是不恰当的。《汉语大词典
全面禁白不应是全面禁用
作者:邢化峰  来源:环境导报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泡沫塑料  回收  利用  污染物  环境保护  环境管理 
描述:从经济持续发展和资源循环使用的角度来看,泡沫塑料等塑料制品确实属于既适用又价廉的“永续资源”,只是人们没有很好的回收与利用
《周礼》中的林业生态思想
作者:许玮 廖常规  来源:才智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周礼  林业  生态  保护 
描述:纵观历史典籍,许多古籍都翔实的记载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不断总结林业生产的经验和教训,和逐步认识林业生态客观规律的艰辛历程。其中《周礼》一书具体记载了有关林业生态思想的科学技术和生态保护机制,至今仍深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