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619)
报纸(457)
图书(3)
会议论文(2)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975)
地方文献 (74)
地方风物 (12)
红色文化 (9)
非遗保护 (5)
宗教集要 (4)
才乡教育 (2)
按年份分组
2012(95)
2010(66)
2009(52)
2008(68)
2007(43)
2006(33)
2005(38)
2000(15)
1994(19)
1988(8)
按来源分组
文艺报(7)
前线(2)
名作欣赏(鉴赏版 上旬)(1)
科学新闻(1)
中国企业家(1)
科学生活(1)
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1)
作文升级(1)
当代人(1)
长城(1)
作家该得到自己和他人科学爱护-在北京宣武医院看望病中
作者:邵璞  来源:文艺报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作家该得到自己和他人科学爱护-在北京宣武医院看望病中
心灯:病中作家王默沨
作者:张峻  来源:长城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长篇小说  作家  写作  文学  八十年代  刘绍棠  大公报  青海湖  编辑部  老师 
描述:省的当红作家,曾连续出版了几部长篇小说。尤其第一部长篇小说《踏莎行》问世,反响强烈。《人民日报》《文艺报》《光明日报》《河北日报》相继发表了评论,江苏广播电台全文配乐连播。他那时在文艺界很是
爱是艺术,应是科学
作者:史凯  来源:前线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学生  断代史  艺术  父母  科学  教师  逆反心理  家长  望子成龙  人生 
描述:反心理相当严重,真让人不知
50年代作家用稿费能买北京四合院
作者:东新  来源:当代人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稿费  刘绍棠  作家  基本稿酬  丁玲  艾青  北京四合院  司马相如  白居易  年代 
描述:稿费已有近千年的历史, 以财乞文,俗谓润笔,古人把稿费叫做润笔.白居易曾在诗歌里大谈工资,让苏轼倾慕不已.司马相如为陈皇后作<长门赋>,陈皇后奉黄金百斤,为相如、文君取酒.古往今来,稿费千百年来都是存在的.但白衣苍狗,沧桑变化,到近代时稿费的变化可真不小,还有因稿费而惹祸上身的.
对校园冷暴力说不教育方式前提应是爱护尊重
作者:暂无 来源:作文升级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冷暴力”  教育方式  校园  尊重  爱护  媒体报道  偶然事件  “差生” 
描述:2011年11月21日有媒体报道,安徽省阜南---d,两名六年级女生,在教室服下剧毒敌敌畏,并在黑板上留下遗言:“我好累,她们都不理解我,不想活了。”这不是偶然事件。进入11月,戴“绿领巾”,穿“红校服”,“差生”在楼道里考试……校园“冷暴力”事件频频在媒体曝光。
护士应是医院合理用药的把门神
作者:米珍珺  来源: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合理用药  护士  责任心不强  门神  医院  药物治疗  毒副反应  使用者 
描述:护士不仅是各种药物治疗的使用者,而且是用药前后的监护人,在合理用药中负有重要责任。由于我们的负责,可使患者药到病除,也可以由于我们的粗心或责任心不强,使药品减效、失效或发生毒副反应。[第一段]
科学人文悦读
作者:暂无 来源:科学生活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古柯  植物  世界感  人文  灌木  科学  可可豆  环游  黄鹤  天气 
描述:刚刚走过明媚的人间四月天,又来到了最妩媚的五月。在这种好天气里,无论是环游世界感受万千风情,还是看故人驾乘黄鹤归来,都是轻松惬意的事情。春天正是读书天,甚至捧起一本比较严肃的调查书,读起来也会兴致盎然。
东航攻北京:准备拿下20%份额
作者:杨婧  来源:中国企业家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北京  新闻发布会  市场份额  刘绍勇 
描述:牌局接近中场,刘绍勇已将一轮低花、小牌打得赢面多多。2009年7月8日东航召开“北京起飞,共迎世博”新闻发布会。这样的主题,难免有挑衅的味道。刘才不是一个遮遮掩掩的人呢。他肯定地说,东航争取5年内在
李浩/作家
作者:暂无 来源:名作欣赏(鉴赏版 上旬)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浩  作家  文学作品  文学创作 
描述:李浩,男,1971年生于河北海兴,当过八年小社员。一向耽于幻想与虚构,耽于无用,学习过美术和写作,资质平平,一直在狂妄的自信和深度自卑间摆荡。
安徽中医学院酣属医院药搁科(邮政编码:23D03])王益琳
作者:王益琳 时文霞  来源:安徽中医临床杂志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医学院  编码  医院  安徽  相辅相成  医学家  药学家  中药对  医药学 
描述:中药和中医素来就有“同源”之称,药决定医,哺育医,医反映药,期待药。它们唇齿相依,相辅相成.古代的著名医学家,首先就是药学家。因而中药对中医的影响巳不是一个新的课题,从事祖国医药学的仁人志士们对此早已有众多的论述和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