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构人类诗意的家园
-
作者:王英琦 来源:党政论坛(干部文摘)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重构人类诗意的家园》 中国 当代 散文 王英琦
-
描述:达尔文曾感慨地说:"对艺术爱好的丧失,会引起心灵另一部分功能——能够产生高级意识的那部分功能衰退。"他指的就是人的综合审美力和内在情感的能力。伟大艺术思维和伟大科学观念的理解都需要智慧和情感。特别对天才艺术家和科学家来说,杰出的想象力理解力创造力,更与艺术审美的判断力、鉴赏力关系极大。
-
解读“香”重构《浣溪沙》的主题
-
作者:陈兴友 来源:当代教育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浣溪沙》 “香” 重构 解读 夕阳 晏殊
-
描述:意思——表现晏殊性格孤高,坚贞自守的崚崚傲骨。世俗中找不到自己的知音,知音难寻而又苦闷的孤独与无法排遣的情怀。 (1)追溯“香”在文人笔下的象征意义。自从屈原在《离骚》中描写了种类繁多的香草,这些香草便
-
学校应是“精神成人”的家园
-
作者:陈寿参 来源:上海教育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精神成人” 学校 家园 向往
-
描述:被换了心情、心境乃至心灵,因为学校作为特殊的
-
以“仁”释礼,援“仁”入乐:孔子对周礼人文精神的重构
-
作者:赵玉敏 来源:吉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仁” 孔子 周礼 重构
-
描述:孔子对西周礼乐文化的改造主要是以仁释礼、援仁入乐。将西周时代的礼乐制度变为一种文化精神和教育资源,从而在礼乐秩序崩解之际,为礼乐文化的发展寻找到一个新的生长点。正是这个生长点,使礼乐文化具有了深远而普遍的意义和价值。
-
校园应是我们安心生活的家园
-
作者:李婧雪 来源:现代职业安全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生活 家园 校园 生命 呼吸
-
描述:每一次的呼吸,每一个细小的动作,无不诠释着生命的搏动,在每一天看似平淡的生活中,有多少人真正的思考过:生命究竟有多么宝贵?也许你会觉得这个问题简单,但是对于我们这些没有经历过灾难的人来说,有几个真正知晓生命的真谛,又有几个能够体味生命的无价,也许真的只有在生命即将逝去的一刻,才能感悟安全的不易。
-
一个人的诗意江湖
-
作者:李暮 来源:国学杂志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江湖 诗意 个人 北宋词人 为人处事 人生际遇 晏几道 贺铸
-
描述:贺铸在北宋词人里,堪称是一个异类。他与苏轼交游甚好,政治上也倾向于保守,但却不入苏门,他和晏几道一样,都是出身贵族,家道中落。他的词风分为两类:一类婉约,颇似小晏——但是他在为人处事上不似小晏孤高自许,沉溺于自我;一类豪放,独树一帜。贺铸出身皇后家族,才兼文武,门第高
-
北大,还应是思想的家园
-
作者:沈彬 来源:法制博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北大 家园 清华大学 图书馆 学生 乱伦 偏激
-
描述:有个23岁的清华大学学生,在图书馆里写了一个“重口味”的故事:儿子跟后妈乱伦,同母异父的兄妹之间乱伦……你说这学生是不是“思想偏激”?
-
天灾面前,人类应是命运共同体
-
作者:吴龙贵 来源:检察风云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命运共同体 大地震 人类 文明程度 天灾 民众 神秘 中国与日本 灾区 发展
-
描述:尽管人类已经发展到文明程度较高的阶段,但在神秘的大自然面前,我们仍然时时感到自身的脆弱甚至渺小。大地震下的满目疮痍,流离失所的灾区民众,以及那惊魂未定的眼神……此情此景,此伤此痛,我们感同身受。
-
公共人物应是人类的精英、社会的脊梁
-
作者:暂无 来源:重庆行政(公共人物)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社会影响 人物 精英 人类 政府官员 党政领导 影视明星 企业家
-
描述:什么是公共人物?公共人物不是一种职位.也不是一种等级。公共人物是能够影响社会、引领潮流、凝聚群众的一个群体。公共人物应是人类的精英、社会的脊梁。党政领导.政府官员.企业家、社会名流.知名专家
-
创新,为了延长人类的寿命:记全国政协委员、哈尔滨医科大学普
-
作者:张圣华 来源:中国人才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哈尔滨医科大学 全国政协委员 普外科 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寿命 人类 专家 伦敦大学
-
描述:在英国伦敦大学皇家医学院的外科长廊里,悬挂着一幅标志着中国学者第一人的大幅照片,他就是黑龙江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中华外科学会全国脾脏外科学组组长、哈医大党委书记姜洪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