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牡丹亭二度创作赏鉴——沪、三地牡丹亭演出之比较
作者:费泳  来源:东方艺术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二度创作  杜丽娘  汤显祖  舞台  演员表演  昆曲艺术  中国昆剧  牡丹亭  观众  柳梦梅 
描述:牡丹亭》已流传四百余年了,是昆剧中最有代表性的剧目。自明代万历年间至今,几乎成了中国昆剧的发展缩影。杜丽娘这个“天下第一有情人”的艺术形象,不但给了传统社会的男女青年以极大的精神慰藉
公关思维与公关之:以白先勇青春版《牡丹亭》公关为例
作者:邱清  来源:青年记者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白先勇  公关活动  昆曲  汤显祖  制作  演出  公共关系  公关策略  管理系统 
描述:白先勇制作的昆曲青春版《牡丹亭》,自2004年问世以来获得了很大成功,其公关策略可谓功不可没。
牡丹亭演出的多样性
作者:江巨荣  来源:中华戏曲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舞台演出  多样性  汤显祖  昆曲  表演艺术  折子戏  舞台美术  改编本  宜黄腔 
描述:戏曲之广为社会认可,并为士农工商、妇女孩童所知,除了阅读者外,主要在于它的演出。在我国戏曲史上,越是名作,越是杰作,它的演出就越频繁,越久远,同时它在剧本改编、剧种音乐、表演方式、舞台美术上的变动
牡丹亭》与《仲夏夜之梦》梦幻之比较
作者:颜翔林 沈虹  来源:长沙水电师院学报(社会科学学报)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汤显祖  汤显祖  杜丽娘  杜丽娘  传统礼教  传统礼教  性心理  性心理  个体意识  个体意识  莎士比亚  莎士比亚  情感符号  情感符号  美学思想  美学思想  个性解放  个性解放 
描述:,转向梦幻境界去表现他的心绪、欲望。被压抑的心理成为他艺术的动力和张力。二、个体意识的觉醒和对传统礼教的抗争是“两梦”的审美追求。汤显祖以写梦的方式描写杜丽娘、柳梦梅生死相恋的爱情过程,展现个体意识的觉醒和对传统礼教的抗争,歌颂追求自由幸福的叛逆精神和强烈要求个性解放的意识。莎士比亚的《仲夏夜之梦》也是以情爱为表现内容,以梦幻的艺术方式描绘青年男女对传统礼教的反抗和他们个体意识觉醒,肯定了他们情感世界的合理性。三、悲喜剧的和谐统一是“两梦”的完善结局。两部作品的开头部分似乎都给人压抑、紧张感,这种开端的故作悲剧的技巧,其意正是为了衬映喜剧的结局,使剧作构成悲喜剧的和谐统一,使喜剧占有主要地位,让有情人终成眷属,给欣赏者以审美愉悦。
略谈《牡丹亭》改编的“意趣”问题
作者:陈多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上海昆剧团  舞台艺术  杜丽娘  柳梦梅  牡丹亭  改编本  必然要求  演出  有益尝试 
描述:演出外,为了演出而对《牡丹亭》进行加工改造的历史,几乎是自剧作问世就开始了,就很少有全依原本演出的。
牡丹亭》的戏外话
作者:周育德  来源:戏剧文学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牡丹亭  杜丽娘  柳梦梅  伤时  明代  万历  潘之恒  冯梦龙  演出 
描述:从明代万历二十六年秋天《牡丹亭》付梓,到青春版《牡丹亭》上演后的今天,《牡丹亭》已是一个老而又老的话题。但这篇文章却给人以新的视角。也许,我们可以从周先生的戏外话里感到一点弦外之音,也许
牡丹亭》在舞台上的流转
作者:李小兰  来源:戏剧文学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汤显祖  杜丽娘  戏曲舞台  演出  柳梦梅  至情  思想僵化  折子戏  艺术魅力 
描述:,一腔挚爱,那种生死不渝的爱情追求和至情至美的人性张扬在“存天理,灭人欲”的桎梏中横世独出,赋予作品感人肺腑的艺术魅力,深深激荡古今中外数以万计观众的心田。本文对这部世界名剧在舞台上的流传一个梳理
青春版《牡丹亭》的艺术成就
作者:曹树钧  来源:戏剧文学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白先勇  杜丽娘  观众意识  艺术成就  昆曲艺术  演员  现代青年  汤显祖  演出 
描述:青春版《牡丹亭》的艺术成就
青春版《牡丹亭》为何受青睐?
作者:朱栋霖  来源:学习月刊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白先勇  昆曲艺术  杜丽娘  遗产保护  汤显祖  苏州  大学生  演出  演员 
描述:当京剧等国粹面临观众年龄老化、后继乏人的困境时,由台湾著名作家白先勇先生策划的青春版《牡丹亭》却引领了一条昆曲遗产保护传承、薪火传续、代有传人的路子。个中经验,值得借鉴。
情的赞歌:观新版赣剧《牡丹亭
作者:叶长海  来源:创作评谭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汤显祖  演出  昆曲  文化财富  新版  五大洲  杜丽娘  观众  艺术教育 
描述:汤显祖的《牡丹亭》,自问世以来,四百多年盛演不衰,影响越来越大。在当年的盛况是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而如今则已传遍五大洲,成了世界人民共同的文化财富。《牡丹亭》是一部丰富复杂的巨著,剧中涉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