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辞语考释刍议
作者:章锡良  来源: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标点本  中华书局本  《周礼正义》  辞书释义  《搜神记》  张煌言  《六十种曲》  南北朝  王子安  手板 
描述:为州将,下车必造门致礼,命释鞭板,以几仗侍坐。”(《陈书》,中华书局标点本,第2册第263页)。借报参预征战。《梁书·韦粲传》:“粲建议推仲礼为大都督,报下流众军。裴之高自以年位,耻居其下,乃云:‘柳节下是州将,何须我复鞭板。’”(《梁书),中华书局标点本,第3册第606页)。 “鞭板”本义指鞭子和手板,不错。可是“借指参预征战”,似无根据,为了“祛惑”,要对有关辞语,须再作一番考释。两例均为南北朝时的用例,应从有关的书籍中考察鞭子和手板在那个时代的用途和意义。
色彩写生教学刍议
作者:李顺亮  来源:美术观察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色彩写生教学  观察方式  相似性  陆九渊  巴尔蒂斯  作品  宋明理学  色彩的基本规律  人的视觉  马蒂斯 
描述:构成,能给人的视觉以和谐感,色彩感,美感。否则就会给视觉以“噪音”或无色彩。
汤显祖的“意识境界”刍议
作者:邹元江  来源: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意识境界  生命体验 
描述:汤显祖的“意识境界”是认知主体将自己的生命作了新的跃动和蜕变而创造的 ,是个体生命与真理“遇合”而产生的辉光气象。“意识境界”生成的三个层面是 :1、遇而后辨 ;2、反思判断 ;3、辨亦不辨。
陆九渊文化个性刍议
作者:蔡邦光  来源: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九渊文化个性  “自得  自成  自道”  “拗”  “小心翼翼”  “兢兢业业” 
描述:战兢兢”、“小心翼翼”的一面。他严格地要求自己,深恐困粗疏而传谬,导致贻误后人的发生。这种互为表里的文化个性相反相成,在这种互补的关系中,他完善着自己的文化人格,实现了自己“不枉为人”的道德践履。虽然地位不高,职不显,业绩上也无皇皇巨著或烈烈轰轰的政绩可言,仅只是蛰居山曲,授业解惑,却步入了史册中的辉煌。
江西戏曲改革刍议
作者:叶树发  来源:陶瓷学报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曲改革  戏曲发展  江西  弋阳腔  中国戏曲  中国文学史  蒋士铨  戏曲观众  民族文化  汤显祖 
描述:本文通过江西戏曲的辉煌历史、江西戏曲面临的危机及其原因、江西戏曲改革探微三个部分的分析,阐述了江西戏曲的真实面貌,评论了江西戏曲的千秋功绩,提出了江西戏曲改革的必由之路,尤其从音乐唱腔、舞蹈语汇、舞台美术等戏曲艺术内部规律论述江西戏曲的改革方向。
陆九渊主体思维刍议
作者:饶国宾 钱振林  来源: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九渊  主体思维 
描述:陆九渊主体思维:收拾精神,自作主宰———体验型意向思维;切己自反,改过迁善———内省型直觉思维;躬行践履,堂堂做人———实践型经验思维;天人一本,心物一体———系统化整体思维。
周礼“禴”祭刍议
作者:赵燕姣  来源:长治学院学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禴”祭    返本归朴 
描述:文章对周人的一种祭祀神灵的礼制“禴”的产生原因、根源及文化意义作了探讨。
中国传统功利主义刍议
作者:王云玺 王彦秋  来源:铁道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功利主义价值观  道义论  传统功利主义  王夫之  中国传统  王安石  “义”  明末清初  “天下之利”  自然人性论 
描述:中国传统功利主义刍议王云玺,王彦秋纵观历史,功利主义作为一种价值观思潮的兴起,并与其相对立的价值观(如道义论)之间的剧烈冲突,往往出现于社会变革时期,这是一种带有规律性的现象。在中国古代,功利主义
司马光经济思想刍议
作者:高荣  来源:张掖师专学报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司马光  经济思想  王安石变法  北宋王朝  官僚士大夫  财政收入  中国封建社会  广开财源  三司使  经济政策 
描述: 司马光(1019-1086年)是北宋杰出的史学家和政治家,他曾历仕仁、英、神、哲四朝。在他初入仕途的宋仁宗统治时期(1023-1063年),北宋王朝就已陷入积贫积弱的危难境地,日益严重的财政危机无时无刻不在困扰着北宋最高统治者。许多不愿坐视北宋衰亡覆灭的官僚士大夫们,纷纷上疏
脉诊刍议
作者:刘和章  来源:湖南中医杂志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脉诊  基层医疗单位  工作人员  重要措施  徐春甫  中医  诊断疾病  四诊合参  切脉  证论治 
描述:非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