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3159)
报纸(719)
图书(104)
学位论文(87)
会议论文(46)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3879)
地方文献 (193)
文化溯源 (15)
地方风物 (11)
宗教集要 (6)
才乡教育 (5)
非遗保护 (3)
红色文化 (3)
按年份分组
2012(279)
2010(267)
2009(244)
2005(120)
2000(108)
1994(87)
1990(68)
1983(48)
1981(34)
1980(32)
按来源分组
戏曲研究(77)
戏曲艺术(23)
学术月刊(21)
社会科学战线(11)
晋阳学刊(7)
学术研究(5)
艺术评论(4)
广东社会科学(3)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1)
长沙水电师院社会科学学报(1)
王安石与《坑泉》诗
作者:暂无 来源:巢湖晨刊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寒泉诗所咏,独此沸如蒸。一气无冬夏,诸阳自发兴。人游不附火,虫出亦疑冰。更忆骊山下,■然雪满塍。”这是北宋王安石所作的著名的《坑泉》诗。多少年来,这首脍炙人口的名诗,传颂古今中外,载诸史册
应是〔滩簧〕非“黄”
作者:谢伯淳  来源:四川戏剧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川剧  民国时期  贡献  业余  滩簧  戏剧研究  演唱艺术  改革  唱腔艺术  曲牌 
描述:。这种组织其它地区也有。可见业余川剧爱好者研习川剧艺术早已蔚然成风。而解放后,或茶房、酒店,或家庭、院坝,玩友与玩友,玩友与专业演员互相切磋、探讨川剧演唱艺术的情况,也是屡见不鲜。特别是现在的一些中青年川剧爱好者,具有一定的乐理知识,又有书籍、录音带等参考,对唱腔艺术的改革就更方便了。如重庆市川剧院三团已故名鼓师侯正明有一个业余学生叫彭明,自幼学
“牙疼速效”疗效观察
作者:王永茂  来源: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牙疼  清胃散  寿世保元  龚廷贤  手少阴心经  足少阴肾经  凉血解毒  速效  龋齿  疗效观察 
描述:风火牙疼,牙龈肿痛,龋齿化脓,牙龈出血等症。加减法:上门牙疼属手少阴心经火,加黄连6克,麦冬12克;下门牙疼属足少阴肾经
加减归脾治疗胃溃疡
作者:陈国华  来源: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归脾汤加减  胃溃疡穿孔  妇人大全良方  黄连须  治疗  溃疡病  陈自明  加减归脾  济生方  中医诊断 
描述: 归脾一方,首见于宋·陈自明的《妇人大全良方》。南宋·严用和的《济生方》一书也有归脾。本书组方合理,效力颇佳,为临床的常用方剂。笔者多年来用本方加减,治疗溃疡病20余例,取得较好的疗效,就择要
四妙在外科临床的应用
作者:栾佩岳  来源:陕西中医函授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四妙  补气养血  外科精要  当归  乳房胀痛  银花  陈自明  赵学敏  解毒  脓液 
描述:,硬结汗多,在当地治疗十余天后,乳疮溃破,脓液甚多。前医选用芩连、石膏、连翘、柴胡之辈,苦寒伤正,加之产后气血大虚,遂成正虚毒留之证。查其苔薄腻,舌质略红,脉弦细数。治宜补气养血,固正解毒。方用黄芪30克,当归12克,银花15克公英15克乳香6克,桔梗10克四剂,一日换药一次。四日后复诊,痛息,脓液减少,疮色红
清上蠲痛
作者:吴文清  来源:辽宁中医杂志 年份:197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偏头痛  清上蠲痛  顽固性头痛  临床应用  慢性头痛  脑肿瘤  经期头痛  寿世保元  龚廷贤 
描述: 明朝龚廷贤著《寿世保元》中说,清上蠲痛是冶疗一切头疼之主方。随症加减又对顽固性头痛,慢性头痛,三叉神经痛,偏头痛,巅顶痛,经期头痛,上颚肿瘤痛,脑肿瘤痛等,均收到较好疗效。今将其临床应用及药物
杨泽民·肠舒
作者:暂无 来源:江苏中医药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杨泽民·肠舒
浅说钱维乔与汤显祖的文风及机遇:竹初研究系列之十三
作者:朱达艺  来源:戏文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研究系  《牡丹亭》  杜丽娘  遂昌县  文风  柳梦梅  中国古代逻辑  徐朔方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描述:浅说钱维乔与汤显祖的文风及机遇:竹初研究系列之十三
略论王学左派对汤显祖思想及戏曲《牡丹亭》创作的影响
作者:许艳文  来源:扬州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汤显祖  王学左派  程朱理学  莎士比亚  戏曲  封建礼教  王阳明学说  人文主义者  浪漫主义者 
描述:明代王阳明学说的兴起是中国思想史上一个划时代的事件,而王学左派对当时的思想界和文学界有着更为积极的影响,本文通过对戏曲家汤显祖所处这一特定社会环境的介绍,以探讨氏思想形成及《牡丹亭》创作的意义
汤显祖和杜丽娘——兼论中国古典知识分子的人格倒错现象
作者:徐保卫  来源:江苏社会科学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杜丽娘  知识分子  女性心理  人格心理特征  爱情心理  表现能力  青年女性  中国传统  思想情感 
描述:出,从象征性的维度来看,杜丽娘是一个政治理想主义和人格完美的化身.但是显然,对于我们来说,问题远远没有结束.例如,我们应该进一步追问,汤显祖为什么要选择一个恋爱中的女性来作为自己这种情感的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