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浅论北宋三次兴学运动的影响及失败原因
作者:张西梅  来源: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兴学运动  北宋中后期  科举制度  经世致用  庆历兴学  范仲淹  王安石  三舍法  失败原因  社会转型期 
描述:学运动指的是:北宋仁宗庆历四年三月到五月三日由范仲淹主持的第一次兴学;第二次兴学是熙宁四年到元丰八年由王安石主持的;第三次兴学运动是徽宗崇宁元年到宣和三年由蔡京主持的.在历史上分别简称为“庆历兴学
宋词举隅(五)六、北宋中后期繁荣的词坛(续)
作者:王运生  来源: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轼词  宋词  王安石  词风  婉约派  风格  思想感情  刘熙载  赤壁怀古  唐宋八大家 
描述:),以讽刺王安石独断专行。王安石大怒,穷究他的过失,但没有找到可以治罪的事实,外放为杭州通判,这就是他一生
北宋中叶改革“三冗三费”的得失
作者:赵云旗  来源:学术季刊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北宋中叶  王安石  财政改革  国家财政  《宋史》  保甲法  三费  均输法  《文献通考》  厚禄养廉 
描述:行财政改革。王安石在财政改革中,不仅对开辟财源极为重视,而且对节省支出也非常关注,并采取了种种截流的措施,使国家财政得以振兴,“积弱积贫”的局面很快扭转;但王安石节省支出、振兴财政的措施中也有不少
天命不足畏 祖宗不足法 人言不足恤──北宋政治家、文学
作者:玉阁  来源:江西教育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北宋政治  文学家  天命  足法  人言  祖宗  儒家经典  “荆公新学”  “唐宋八大家” 
描述:天命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北宋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王安石,字介甫,晚年号“半山老人”,祖籍江西临川,宋天禧五年(1021年)生于父亲王益兼领的新干县。曾受封为荆国公,故人称王荆公。王安石
将军归佩印累累 记北宋名臣王韶
作者:陈峰  来源:美文(上半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韶  王安石  甘肃岷县  河州  西夏  神宗  吐蕃  富国强兵  朝廷  政治家 
描述:宋朝第五代皇帝神宗时,大政治家王安石从事了一番改革,旨在富国强兵,这是后世所熟悉的,可知道他独子王雱的人恐怕不多。"有其父必有其子",英年早逝的王雱也是非同凡响,史称他豪气过人,"睥睨一世
北宋翰林图画院制度下的美术教育探究
作者:梁田  来源:国画家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美术教育  翰林图画院  画学  王安石  考试制度  教育模式  制度影响  北宋初期  选拔制度  绘画 
描述:虽然在北宋前期,画院出现的同时,正式的画院教育机构并未形成。但是,类教育模式在画院的制度影响下,还是暗暗地存在和发展着的。画院的录用选拔制度、递迁制度都对画院的美术教育甚至是民间的美术教育产生深深
陆游茶辑注:唐宋茶汇辑之二
作者:方健  来源:农业考古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游    枢密院  剑南诗稿  四川  绍兴  地方官员  自注  入蜀  王安石 
描述:官,在西北边陲参预军机,遍历蜀中胜地,爱其风物,诗思如泉,佳作迭出。为纪念这一生中难忘的辉煌生涯,陆游将其诗文集分别命名为《剑南诗稿》和《渭南文集》(下简称《诗稿》、《文集》)。应召东归后,曾任福建提举常平茶事、礼部郎
杜甫师蔡琰而得蔡遗韵
作者:曾亚兰  来源:贵州社会科学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胡茄十八拍》  杜甫  《悲愤  王安石  变化发展  蔡琰  七歌  安史之乱  赵次公  行路难 
描述:汉代大诗人蔡琰是骚体的杰出传人,也是叙事抒情长篇好手,其诗歌今存者稀,然皆为不朽杰作,宗而学之者众,杜甫是其中最为卓越者,蔡琰在他手中发扬光大.本文仅就杜甫师蔡琰而得蔡琰遗韵这一现象进行论析.
“乌台案”前后的苏轼
作者:杨胜宽  来源:宜宾师专学报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轼  乌台  二十年  王安石  宋神宗  合理建议  徐州  人生态度  政治斗争  湖州 
描述: 宋神宗熙宁十年至元丰二年(1077——1079),苏轼先后被差任徐州和湖州的知州。在此期间,其讥讽新法的诗文视杭、密时期已大为减少。即使表达对新法及其推行者的不满,批评锋芒已大为收敛,时常流露出无力逆挽的莫可如何之心情;而其合理建议不被重视的牢骚,对二十年仕途经历
李商隐《安定城楼》赏析
作者:白敦仁  来源: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商隐  王安石  江湖  《韵语阳秋》  腐鼠  《登楼赋》  社会历史条件  《文选》  天地  知识分子 
描述:李商隐《安定城楼》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