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初中文言文全一点通》存疑一则
作者:张彦东  来源:黑龙江教育(中学教学案例与研究)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言文  初中  存疑  《隆中对》  地理位置  “吴会”  自然段  九年级 
描述:人教版<初中文言文全一点通>(2005年8月第1版)中对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隆中对>第4自然段:……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联吴会,西通巴蜀……
论陆九渊与王守仁“以心经”方法之不同
作者:康宇  来源:孔子研究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九渊  王守仁  心学  经典解释 
描述:。从解释方法形成的客观情境上看,二者"以心经"的方法均有着自身合理性。不过若仅从形式上判断,王守仁较陆九渊在方法体系上要更为完备。
“有”、“无”之辨:《老子》第一章再读
作者:黄克剑  来源:哲学研究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老子注  道德经  无名  王弼  无欲  马叙伦  帛书本  王安石  司马光  朱谦之 
描述:、刻、注本,于前贤思绎之未尽处对《老子》第一章再作申,以期寻取"众眇"所通而我心所契的玄理之门。或有未当,方家正焉。
王荆公《易》考略
作者:金生楊  来源:宋代文化研究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周易  文化研究  朱熹  宋代  程颐  佚文  南宋  引用 
描述:尊奉理学以后。此外,除"图书派"有一定影响外,王安石的《易》也不容忽视。它长期被
王安石学派“引《庄》《老》”探析
作者:暂无 来源:政大中文学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学派  老子学  引庄  老子崇宁五注  道德真经传 
描述:王安石学派“引《庄》《老》”探析
王安石「以《礼》《诗》」的《诗经》学
作者:张鸿恺  来源:弘光人文社会学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荆公新学  诗经  以礼  熙宁变法 
描述:态,以呈现王安石《诗经》学在政治背景之下所具有的时代意义及 学术特徵。
王安石《字说》说字义的特点和以“会意”说字义的原因
作者:黄建荣  来源: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字说》  字义  会意  义理  经世致用 
描述:的实践,三是学术和政治的双重需要。这三方面的原因实际上体现出他提倡的经学必须以经世致用为特点的一贯思想。
玉函山房辑佚事 周礼郑大夫
作者:郑兴撰  来源:楚南书局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玉函山房辑佚事 周礼郑大夫
朝落暮开空自许 竟无人知心苦
作者:王慧刚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晏几道  苦情词  苦情表现  苦情层次  苦情营造 
描述:究的对象,并把题目定为“晏几道苦情词研究”,希望能够通过对其词作的分析研究,对这位“古之伤心人”(冯煦语)有比较深刻的了解。 文章分为四部分,第一章本着“知人论世”的写法,对其写作悲苦词篇的心理形成作了简单的分析,知道他的苦情词篇并不是无病呻吟,而是和其身世遭遇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第二、三、四章分别从苦情词的表现、苦情词的情感层次和苦情词的营造等方面作了较为深入的探讨,运用统计、比较的方法,尽量做到有理、有据、论证严密。最后本文认为,晏几道之所以写出一篇篇凄苦悲凉、婉转幽怨的小词,首先是他坎坷的身世使然,再受中国历代文学作品“以悲为美”的传统的影响,最终形成自身独特的词体风格,另外,由于文学对人的内心有“补偿”作用,它可以寄托作者的理想和愿望,所以,在晏几道创作这些词篇的时候,他忧郁的内心气质反而得到了短暂的释放和渲泄,这可能就是他更深层的写作心理。
“直联”服务民忧 村民用上自来水
作者:暂无 来源:眉山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龙头一扭,水就哗哗流出。近日,忙乎在自家灶台前的东坡区秦家镇新星村2组村民岳桂蓉一脸兴奋地对记者说:“真要感谢为民服务工作组,不然我们这偏僻农村哪能用得上自来水哦!” 岳桂蓉说的是心里话,也是大实话。新星村处在偏僻浅丘地带,村民们居住得比较分散,历来的生活用水都是靠各自打井解决。近些年来,个别村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