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陆九渊《易》说中的社会人事观
-
作者:黄黎星 来源: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九渊 易学 社会人事观
-
描述:南宋著名哲学家、“心学”思想体系创立者陆九渊,虽没有对《周易》这部奇特玄妙的经典进行过全面的阐解,但曾就《周易》经传及相关《易》理发表过许多精辟的见解。文章选取陆九渊《易》说中与社会人事观有关的内容
-
王学对日本明治维新的先导作用
-
作者:魏常海 来源: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先导作用 王阳明 日本阳明学 主观唯心主义 本体论 陆九渊 日本思想 朱子学 思想先导 横井小楠
-
描述:,我们不能不超出本体论的范围,反思对王学的评价问题。
-
陆王心学与晚明文学:[陆九渊、王阳明]
-
作者:邹自振 来源: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心学 中国 文学评论 明代
-
描述:陆王心学与晚明文学:[陆九渊、王阳明]
-
心学研究的新突破:读《陆王心学研究》:[陆九渊、王阳明]
-
作者:赵卫东 来源: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心学 陆王学派 陆王心学研究 书评
-
描述:心学研究的新突破:读《陆王心学研究》:[陆九渊、王阳明]
-
陆九渊“心学”教育思想的特质及其历史命运(未完待续)
-
作者:顾春 来源:江西教育科研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心学 教育思想 历史 中国 南宋
-
描述:陆九渊“心学”教育思想的特质及其历史命运(未完待续)
-
论理学向心学的转向
-
作者:刘兴邦 来源:求索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个体伦理 社会群体 陈白沙 普遍伦理 陆九渊 心学 社会公共伦理 程朱理学 陈献章 《朱子语类》
-
描述:论理学向心学的转向●刘兴邦在宋明理学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程朱理学向陆王心学的转向。对于理学向心学转向的原因,以前的研究者多从“心理为二”与“心理合一”的层面判明理学与心学的区分,并以此作为理学向心学
-
陆王“心学”的道德修养论
-
作者:陈平 来源:道德与文明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道德修养论 心学 理想人格 封建道德 王阳明 陆九渊 系统化 陆象山 规范约束 道德现象
-
描述:接的知识和手段,也不能单纯依凭政治军事措施,只从表面上清除“恶”,而是要使人们都真正从内心里树立起封建道德的权威,都自觉地以封建道德规范约束自己,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
王阳明的心学与美学合论
-
作者:安民 来源: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阳明 美学思想 心学 中国传统美学 陈白沙 心理学 心理美学 陆九渊 《传习录》 人格美
-
描述::“圣人之学,心学也。尧、舜、禹、之相授曰:‘人心惟危,道心唯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详见《尚书》)此心学之源也。”[《传习录》(上)]早于王阳明之前的明代陈白沙(1428—1500)说:“为学当求
-
心学是强调主体自我的儒学
-
作者:戢斗勇 来源: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心学 调主 儒学 修养方法 孟子 善性 王阳明 圣人 陆九渊 主观唯心主义
-
描述:义”之说,其得失值得一辨。这一纯哲学的定义,引进了研究西方哲学的分析方法,开辟了揭示哲学体系中本体论的性质之途径,价值不可低估。但用“主观唯心主义”概括心学的性质,仍不够准确和全面。因为,有的公认
-
“理学”、“心学”及“鹅湖之会”
-
作者:李海军 来源:考试(高考 文科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理学家 心学 鹅湖 格物致知 认识论 客观唯心主义 世界观 陆九渊 主观唯心主义 知行合一
-
描述:晋南北朝是我国战乱、动荡和民族大迁徙时期,北方各游牧民族纷纷建立政权,如羯族建立后赵、鲜卑族建立北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