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觏文化观的平民情结
-
作者:朱人求 来源: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觏 李觏 文化 文化 礼 礼 文 文 平民情结 平民情结
-
描述:在中国文化史上 ,李觏是第一个自觉地以“文”指称“文化”的思想家。他的文化观是以礼论为核心 ,以平民价值为取向 ,以康国济民为目的的儒家淑世主义文化观。李觏以其对礼文化的系统建构和平民关切在中国儒学
-
校园文化建设应是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论校园文化的育人
-
作者:赵景辉 来源: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化 文化 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 道德情操 道德情操 科学态度 科学态度
-
描述:校园文化建设在学校德育中具有重要意义。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全社会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大力开展德育工作,优化育人环境,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建设健康生动的校园文化,使学校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阵地和培养四有人才的摇篮。
-
王安石风俗思想简论
-
作者:高有鹏 来源: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王安石 风俗思想 风俗思想 风俗文化 风俗文化 社会 社会 文化 文化
-
描述:括思想建设的相互协调,形成美俗、良俗,直指时弊,即流俗。其风俗思想既有密切联系社会现实的时代性与实践性,又有博取众收,对传统文化包括风俗文化的理性审视,经过深入思索所作的批判总结,表现出其风俗思想
-
班春.劝农
-
作者:刘康宁 来源:今日科苑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班春 劝农 民俗 文化 汤显祖
-
描述:,在新时期绽放出新的光彩,有一定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
班春·劝农:浙江遂昌民间特色风俗考
-
作者:刘康宁 来源:今日科苑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班春 劝农 民俗 文化 汤显祖
-
描述:,在新时期绽放出新的光彩,有一定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
李绂心学思想探析
-
作者:伍贤达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李绂 李绂 心学 心学 理学 理学 清代 清代
-
描述:转变,即由词章之学到陆王心学再到考据之学,同时因长年致力科举而深受程朱理学的影响。这些为学经历成为李绂心学思想的重要来源。而他的仕宦生涯又对其事功思想产生了催化作用,也决定了他心学思想的特点。
李绂
-
宋代思想转型中的二程与王安石
-
作者:郑臣 来源:兰州学刊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二程 二程 王安石 王安石 新学 新学 理学 理学 内圣外王 内圣外王
-
描述:的基础上发展其"内圣外王"的理学思想的,在宋代思想转型中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
包恢诗论研究
-
作者:郭瑞芳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意境 理学 道家思想 张力 超越性
-
描述:的营造问题上,宋代诗论的关注重心由如何实现诗之工巧转向
如何使诗由工入妙。
总的来说,包恢诗论对于反思理学思想对中国文论的意义,确立
本土文化在意境论诞生中的地位以及理解宋代诗学
-
虞集书学思想及书法实践研究
-
作者:谭国亮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元代 虞集 理学 书法实践 奎章阁
-
描述:”,“古隶为当代第一”。今人对此或不甚称赏,但在元中期他是一个重要的代表人物,则是历史的真实。本文欲就虞集的书学思想及书法实践来探讨虞集在元中期书坛的地位。全文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元代理学的发展
-
陆王心学派的易学思想研究
-
作者:杨月清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陆九渊 王阳明 易学 理学 心学
-
描述:湖是宋明心学派易学的主要代表人物,其易学认为易之理即人之心,并惟以人心为主,以己之心为易,象数事物皆在所略,以不起意为宗,建立了心学派最完整的易学哲学体系;王阳明心悟不离易道,以《周易》为明理决疑的典籍,认为“良知即是易”,良知如同易道至简至易,所谓“良知发用之思自然明白简易”;王龙溪易学以易为“心易”,以《周易》为提高人的道德休养境界的典籍,力倡先天之学,以自然为宗,讲求“直心以动,出于自然”,君子“悟本体之本明”,王畿易是宋明时期陆王一路下来心学派易学思想最根本和最集中的体现。陆王心学派的易学思想从总体上来看,前后贯通,共性明显,自成体系。陆王心学派解易的原因与目的是,在其心学体系之中体悟、消化易道,援引佛禅,一则批判理学派的“天理”、“易道”在外,知行不一,本体与工夫脱节,不知理之根本;二则反对佛、道执于虚、无出世,而应象易道那样真正做到周流六虚,不为典要,无思无虑而又有思有虑。其特点为:其一.援佛禅解易;其二.以心统易,明心见理;其三.工夫简易直截。在中国易学哲学史上,陆王心学派的易学由于其独特的解易特色而可谓是奇葩一朵,与一般从客观性角度解易(包括象数易和程朱理学派义理易)的风格形成鲜明的对比,是其心学在易学方面的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