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
(7146)
报纸
(642)
学位论文
(179)
图书
(144)
会议论文
(34)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8127)
才乡教育
(6)
地方文献
(6)
宗教集要
(3)
文化溯源
(2)
非遗保护
(1)
按年份分组
2014
(366)
2012
(494)
2011
(492)
2010
(492)
2009
(438)
2003
(238)
2002
(226)
1996
(220)
1994
(202)
1979
(36)
按来源分组
中国哲学史
(12)
佛教文化
(7)
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哲学)
(4)
学海
(2)
中华书局
(2)
中华活页文选:小学版
(1)
小学生天地(中年级版)
(1)
新语文学习(高中)
(1)
今日中国出版社
(1)
中国医疗保险
(1)
相关搜索词
城镇职工
王安石
儒家
礼顺人情
古典散文
《乌江亭》
《题齐安驿》
古代文学
三皈依
古诗
答司马谏议书
妻子
两面派
历史风云
基本观点
力量
兴亡之感
作者
墙角
唐宋八大家
唐人
周礼
先王
礼
超越
《诗》
管理思想
《周礼》
王安礼
首页
>
根据【检索词:王安石的礼乐论与心性论】搜索到相关结果
8127
条
李觏文化观的平民情绪
作者:
朱人求
来源:
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化观
李觏
礼
平民情绪
儒学
描述:
在中国文化史上,李觏是第一个自觉地以“文”指称“文化”的思想家。他的文化观是以
礼
论为核心,以平民价值为取向,以康国济民为目的的儒家淑世主义文化观。李觏以其对
礼
文化的系统建构和平民关切在中国儒家思想
孟子
心性
论对宋代
心性
之学的影响:以朱熹和陆九渊为例
作者:
段君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朱熹
陆九渊
孟子
心性
论
宋代儒学
心性
之学
描述:
的继承和发展入手,来审视孟子
心性
论在宋代的地位以及影响。 孟子
心性
论对朱熹和陆九渊的共同影响,主要表现在知觉之心、修养学说以“心”为落脚点、性善以及性来自于天。孟子
心性
论对朱熹和陆九渊的不同影响
心性
的意义:评蔡方鹿著《宋明理学
心性
论》
作者:
张茂泽
来源:
中华文化论坛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心性
论
宋明理学
蔡方鹿
中国哲学
心性
之学
道德理性
体用
人的主体性
思想渊源
陆九渊
描述:
方面的代表性著作。该书将宋明理学
心性
论分为四个阶段,即北宋(邵雍、张载、二程)、南宋(胡宏、张、陆九渊、朱熹、杨简、功利学派的批评)、元代(许衡、刘因、吴澄)和明代(陈献章、湛若水、王守仁、罗钦顺
陆九渊教育哲学之
心性
论研究
作者:
顾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陆九渊(象山)通过天人合一的儒家公理完成了天道与人道相接的理论论证,借助于道理的客观性、必然性、普遍性和至高无上性完成了由自然之道理向社会之道理的过渡,并赋予人道已纯然至善的特性。因此,从本体
张栻教育哲学的
心性
论
作者:
沈清华
来源:
江西教育科研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教育哲学
心性
论
道德修养
培养目标
理学家
陆九渊
朱熹
天人合
心与理一
人性的内容
描述:
张栻教育哲学的
心性
论沈清华张(1133─1180),字敬夫(钦夫),号南轩,今四川绵竹人,湖湘学派的代表人物,与朱熹、吕祖谦齐名,并称“东南三贤”。他是南宋著名教育家,曾创办城南书院,主教岳麓书院
试论朱熹与陆九渊
心性
论的区别
作者:
李延仓
来源:
中华文化论坛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朱嘉
陆九渊
心性
论
描述:
朱嘉和陆九渊作为宋明理学思潮中理学和心学的重要代表,二者对
心性
的体认和把握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二者
心性
论的相通之处共同反映了理学思潮的特征,但二者的
心性
论也有区别。本文从心、性以及
心性
关系等方面详细
陆九渊教育哲学之
心性
论研究
作者:
顾春
来源:
教育史研究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描述:
陆九渊教育哲学之
心性
论研究
吴澄
心性
论对韩国的影响
作者:
孙美贞
来源:
开封大学学报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吴澄
心性
论
韩国
影响
描述:
中国理学自朱熹到阳明的发展过程中的中间环节,是以吴澄为代表的。吴澄既崇尚朱子学,又兼综陆学,具有心学因素。13 世纪,
心性
论传入韩国,极大地影响了李朝性理学的发展路线
明代初期的
心性
道德之学
作者:
刘宗贤
来源:
中国哲学史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心性
道德
明代初期
陈献章
明儒学
知识分子
“理”
陆九渊
朱陆合流
道德实践
方孝孺
描述:
文人学土,一方面却不许将官任用他们,“太祖于国初所克城池,令将官守之,勿容儒者在左右议论古今”冲
1
辰:(国初事迹》,其目的是防备有能力的知识分子与部下将官结合会威胁他的地位①,有碍其统一大业的实现。明
王安石
研究
作者:
刘成国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王安石
宋代文学
描述:
王安石
一直是宋代历史研究和宋代文学研究中的重心之一。本文即是在前人研究基础上,采取专题研究的方式和考论结合的研究方法,对
王安石
的行实与交游、学术与思想、文学理论与文学创作等问题作一集中的研究和论述
首页
上一页
5
6
7
8
9
10
11
12
1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