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256)
报纸(21)
图书(10)
学位论文(4)
会议论文(2)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235)
地方文献 (40)
红色文化 (9)
才乡教育 (5)
非遗保护 (2)
宗教集要 (2)
按年份分组
2012(21)
2011(13)
2009(19)
2007(12)
2005(7)
1997(18)
1992(3)
1989(2)
1987(2)
1980(3)
按来源分组
名作欣赏(4)
戏剧之家(3)
艺术评论(3)
中华魂(2)
渤海学刊(2)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
剧影月报(2)
当代杂志(1)
戏曲研究(1)
新高考(高二语文)(1)
孔子的教育思想与当代教育
作者:汤恩佳  来源:中华文化论坛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孔子的教育思想  孔子教  《春秋》  《易》  政治思想教育  《周礼》  《诗》  思想品德教育  政治理想  基本技能 
描述:孔子的教育思想与当代教育[香港]汤恩佳孔子是我国古代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他创办私学,把文化知识传播到民间,为中国古代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孔子的思想非常丰富,值得
王安石变法对当代改革的启示
作者:周长春  来源:求实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改革  变法  启示 
描述:本文概述了王安石改革思想的形成过程 ,王安石变法运动的缘起 ,变法的主要内容 ,取得的社会成效 ,失败的根本原因 ,以及王安石变法给社会发展提供的有效启示。
明人之当代戏剧研究论略
作者:陆林  来源:中华戏曲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剧研究  传奇  王骥德  创作倾向  祁彪佳  牡丹亭  曲学  汤显祖  北杂剧  王世贞 
描述:理论研究常常是随着创作的现实走。与明代戏曲发展的实际历程相一致,明人对当代戏剧的研究也经历了一个由萧条到繁盛的转变。明初至嘉靖前期近二百年间,先是藩王朱权、朱有燉叔侄的那些谈玄慕道或弘宣教化之作
略论王安石人才思想的当代价值
作者:陈宇波  来源:桂海论丛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人才思想  当代价值 
描述:王安石的人才思想十分丰富 ,其“任贤使能”、“教之、养之、取之、任之”等人才思想对于我们培养、管理、选拔和使用人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从“经义式”到八股文形成的当代诠释
作者:刘虹  来源: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经义式  朱元璋  八股文 
描述:来的“传注经学”,科举考试的内容与形式亦从训诂章句的囹圄中解脱出来。从王安石对科举考试内容与评判标准的首次匡定到八股文的形成,标志着科举考试向着更规范、易于操作的轨迹发展,同时它也蕴含了历代有识之士对于科举考试公开、公平、公正的孜孜追求。但是,对考试内容与评判标准的匡定又造成“科举之业盛和文化学术衰”的矛盾现象。
“克己复礼”的千年聚讼与当代价值
作者:张自慧  来源:河北学刊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孔子  周公  周礼  克己复礼 
描述:内涵。周礼是融礼之内在精神——敬、诚、忠、信、义与礼之外在规范——礼节仪式为一体的"中华文化内核"。孔子是周礼之内在精神的捍卫者,反对那种丢弃了"礼"的精神而徒有形式的礼节仪式。孔子提倡"克己复礼"的目的是为了让人们通过自觉约束个人言行举止,回复周礼所倡导的礼之内在精神和道德情感,最终使人与人之间拥有理性的仁爱,使社会走向有序与和谐。通过与时俱进的发展,"克己复礼为仁"的思想仍能为中国的现代道德文化体系建设和人类全球伦理的建立提供有益借鉴。
陆九渊道德教育思想的当代价值
作者:王伟丽 刘军花  来源:陕西教育(行政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九渊  道德教育思想  心即理  道德教化  修养理论  道德修养  道德意识  社会伦理道德  践履  当代价值 
描述:是指宇宙万物的本源,也是社会伦理道德的根本。他认为有了此心,就具备了明辨是非,践履道德的能力。陆九渊所指的"理",既指宇宙间的
王安石改革智慧的当代启示
作者:李锡炎  来源:中国中小企业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王安石改革智慧的当代启示
吕南公研究
作者:于飞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吕南公  年谱  生平  思想  文学作品 
描述:石、曾巩、李觏等对于吕南公性格塑造也产生了一定影响。吕南公在文学理论上有精辟的见解和造诣,提出“言以道为主,而文以言为主”的“文道”观,强调“文不可以不工”,虽然是以儒家的思想伦理为基础,但对于道持一种包容和开放的态度,其“道”更多指向“为文之道”,从而提升了文学的独立性。吕南公诗文成就也值得重视。其序记书类散文善于结构和运用对比手法,能将叙事、议论、抒情融为一体,文辞雄深、风格劲健,具有宋代古文的特色;史、传、赞、铭类散文描摹物象生动传神,善于托人或物言志,注重挖掘道德和文学的双重价值;杂著类散文或富含学理,或寓意深刻,极有风致。有论者认为其创作成就不在曾巩之下。吕南公的诗歌创作题材丰富,其中以反映民生疾苦的诗作最为人重视,具有一定的“诗史”价值。其诗歌艺术具有审美生活化倾向;且善于将赋和议两种手法结合起来,使叙事说理,摇曳多姿;诗歌语言平淡素朴,不假雕饰,能得陶诗风神。吕南公诗歌既带有时代特色,又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在宋诗史上理应有一席之地。
晏殊:词
作者:阿桂  来源:文学与人生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诗歌  文学作品  现代文学  《晏殊  词》 
描述:当我的身心,流连于 春天的山水之间 一声惊呼,老先生 坐在宋朝的椅子上 慈祥地看着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