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德性”与“道问学”:朱熹和陆九渊教育观的碰撞
作者:杨丽娟  来源:克拉玛依学刊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德性”  “道问学”  理学  教育观 
描述:共通之处.
朱陆关于“德性与道问学”关系之争
作者:吴凯雷  来源:教师博览(科研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朱熹  陆九渊  德性  道问学  争辨 
描述:德性与道问学”的关系是朱熹与陆九渊在教育思想方面的主要争辩之一。此争辨主要集中在道德知识怎样转变为道德品质,这本身即为德育教育的重要问题。对今天怎样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有很好的启迪作用。
到贬:陈瓘对王安石政事学术评判之剧变
作者:郭志安 王晓薇  来源: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陈瓘  王安石  政事  学术 
描述:到贬:陈瓘对王安石政事学术评判之剧变
经卑史―王安石的史学思想与北宋后期史学命运
作者:刘成国  来源: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经卑史  王安石  党争 
描述:经卑史―王安石的史学思想与北宋后期史学命运
王应麟六经退四书探析
作者:马丽丽  来源:宋史研究论丛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应麟  六经  退四书 
描述:上主张"六经"、退"四书",实质上就是要以"六经"训诂之学来纠正当时"四书"义理之学的空疏,挽救当时学界束书不观、高谈性理的学风,并进而为故国灭亡寻找原因和提供救治之方,体现了务实的学术思想
王安石找到了生花笔
作者:暂无 来源:获奖作文选萃.小学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王安石  文学家  文学家  先生  先生  老师  老师  书院  书院  读书  读书  文章  文章  思潮  思潮 
描述:,除此之外,没有别的办法。”过了几年,王安石把先生送给他的笔都写秃了,仪剩一支。一天深夜。突然觉得文思潮涌,行笔如云,他高兴得跳起来,大喊:“我找到了!”
吴嵩梁与鹅湖书院
作者:王立赋  来源:中国文联出版社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吴嵩梁是我国清代乾、嘉、道时期杰出的书院教育家,朱子学说继往开来的授业传播者,他在中国书院教育史上,尤其是在鹅湖书院的教育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一部《鹅湖书田
吴嵩梁与鹅湖书院
作者:王立赋  来源:中国文联出版社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吴嵩梁是我国清代乾、嘉、道时期杰出的书院教育家,朱子学说继往开来的授业传播者,他在中国书院教育史上,尤其是在鹅湖书院的教育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一部《鹅湖书田
澄海知县蔡楠与冠山书院
作者:王锦书  来源:汕头特区晚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澄海第三任知县蔡楠,字养斋,八闽名士,福建海澄(今福建龙海市)举人。明隆庆二年(1568)莅任澄海知县,蔡楠莅澄后,首重文教,兴学育士。为人体恤里役,尊敬耆老。任职数年间开辟神山景区,创建冠山书院
汤显祖捐资办书院:邓全恩
作者:暂无 来源:抚州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汤显祖有篇《贵生书院说》,广东徐闻县百姓把它镌刻于石碑上,竖立在贵生书院内,一直保留到现代。“文革”之前,著名戏曲家田汉访问徐闻时,细读遗碑碑文,感慨万千,并赋诗一首:万里投荒一邑丞,孱躯那耐瘴云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