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1335)
报纸(1201)
学位论文(42)
图书(31)
会议论文(25)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2526)
地方文献 (60)
才乡教育 (13)
地方风物 (13)
宗教集要 (6)
非遗保护 (6)
红色文化 (6)
文化溯源 (4)
按年份分组
2014(218)
2011(208)
2010(415)
2003(34)
1999(27)
1998(29)
1993(29)
1985(15)
1983(22)
1980(12)
按来源分组
其它(84)
医古文知识(6)
中医药文化(3)
江西中医药杂志(2)
科技潮(2)
上海中医药杂志(2)
医药导报(1)
陕西中医杂志(1)
江苏教育(1)
中医文献杂志(1)
关于龚贤的几点考证
作者:胡艺  来源:美术研究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龚贤  周亮工  纲纪  董其昌  五十年  邦达  考证  生平  水册  研究兴趣 
描述:目前国内外专家对清代画家龚贤的研究兴趣日增,可是对于龚贤的生平,未作详尽的考证,尚有许多不实之词,因此导至推论亦似是而非。现为求实起见,特对龚贤生平的某些活动,略作考证,以供研究龚贤者参考。
关于王安石变法的几点思考
作者:左书谔  来源:社科纵横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文彦博  罢相  几点思考  欧阳修  青苗法  均输法  《宋史》  封建机制  大地主 
描述: 对于王安石罢相的原因,分析者大都仅从他的对立面着眼,认为王安石变法触动了大地主、大官僚阶级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反对而罢相。但是,如果我们再追问几句,王安石变法是否遭到整个大地主、大官僚这个阶级的反对?是不是这个阶级反对王安石的一切新法?何以理
我们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几点做法
作者:暂无 来源:陕西检察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思想政治工作  做法  上级检察院  业务工作  队伍建设  文明单位  铜川市  区政府  区委  王益  部门 
描述:近年来,我院在党委和上级检察院的领导下,积极开展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促进了队伍建设和业务工作的全面开展,取得了较好成绩。被省院确定为“五好”检察院,被铜川市王益区委、区政府命名为“文明单位”,其它工作也受到上级有关部门的肯定和好评。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牡丹亭》的几点思考
作者:左青英  来源:剑南文学:经典阅读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汤显祖  汤显祖  临川四梦  临川四梦  生活经历  生活经历  政治思想  政治思想  实践指导  实践指导  文艺思想  文艺思想  艺术作品  艺术作品 
描述:力源泉之所在就是言情。
上海市政府令第八四四号至第八四七号:兹委任、张日杰、苏
作者:暂无 来源:上海市政府公报 年份:193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上海市政府令第八四四号至第八四七号:兹委任、张日杰、苏
国民政府令一件(为明令嘉奖戴王思怙戴董淑敏俞福谦等捐资
作者:暂无 来源:教育部公报 年份:193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国民政府令一件(为明令嘉奖戴王思怙戴董淑敏俞福谦等捐资
王益案一审开庭_受贿1190余万无异议
作者:赵杰 孙铭柯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昨天上午,王益在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出庭受审。法庭上,检方指控他受贿1190多万元。对于该指控,王益的辩护律师许兰亭告诉《第一财经日报》,他本人“没有异议”。 曾担任国家证监会副主席和国开行
晏几道政治思想异议——兼论晏几道与新党的关系
作者:唐红卫  来源:孝感学院学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晏几道  政治思想  逍遥派 
描述:历来的研究者都根据晏几道的朋友郑侠是变法的坚决反对者,于是认为晏几道在熙宁变法中也站在旧党一边,反对变法.然而仔细分析晏几道的诗文词以及新发现的材料中有关他与新党的不少交往,我们完全可以肯定晏几道其实是一个看破世事的"忘名之士",他对政治属于比较超脱的逍遥派.
《〈本草纲目〉“配”字音义》商补
作者:张春雷  来源:中国语文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本草纲目  商补  音义  李时珍    字书 
描述:本草纲目》卷17“风仙纲目”下李时珍日:“人采其肥茎沟配,以充莴笋。嫩花酒浸一宿,亦可食。”其中“配”字,如(1982/2002)作校语云:“醌,字书无,疑‘挹’或‘脆’之误。”
对杨向奎先生古史问题的几点意见
作者:张心澄  来源:历史研究 年份:195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古史研究  封建制度  周礼  古史分期  几点意见  原始公社制  征服  恩格斯  杨向奎  九五 
描述:楊向奎先生撰"有关中國古史分期的若干問題"見"歷史研究"一九五六年第五期,又"古史研究中的几个問題"見"文史哲"一九五六年第六期。用意在引起討論。现在把我对于这兩篇論文的几点意見寫出,以求教于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