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意翻新议论惊空——王安石《桃源行》赏析
-
作者:董昌运 来源:阅读与写作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桃源 陶渊明 桃花源记 传统题材 王维诗 程千帆 主题 韩愈 异化
-
描述:继陶渊明《桃花源诗并记》后,历代文人墨客咏桃源佳作迭出不穷。其中王维、韩愈、王安石等被前人称为“唐宋以来作《桃源行》最佳者”。他们的诗虽都取材于陶《诗》或《记》,但主题各异,各具特色,因而可彼此争胜。今人程千帆说,同一“主题的异化和深化,是古典作家以自己的方式处理传统题材的两个出
-
小龙已乘黄鹤去 截拳卅载空悠悠
-
作者:石激水 来源:拳击与格斗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截拳道 黄鹤楼 武术 李小龙 宗师 职业 发祥地 挑战 实战 规律
-
描述: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演唱者把它演绎得很到位,悠扬中略带伤怀,怀旧里还有一丝无奈。借助它来缅怀一代宗师,凭吊逝者,我想
-
关于“座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的来源
-
作者:蒋东永 于洪珍 来源:对联(民间对联故事)(下半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格律诗 互相影响 对联 古代诗歌 对偶 孔融 文体 独立 晏几道 对仗
-
描述:古时文人骚客将吟诗作对视为风雅之举,联和诗作为独立的文体,各有所长,互相影响。对联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上联尾字仄声,下联尾字平声,这些特点,都和格律诗有某些相似。而对联讲究对偶,格律诗同样讲究对偶,因此有观点认为"对联源于古代诗歌而后自成一体"。
-
“先救治、后救助”不应是一句空口号
-
作者:张汉 来源:中国社会工作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流浪乞讨人员 卫生部门 保护工作 未成年人 救助管理 医疗救治 智障者 救助站
-
描述:陕西渭南市救助站将一手脚被冻烂的智障者送往医院时遭拒绝。民政部、公安部、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卫生部曾联合下发通知,要求加强对城市街头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和流浪未成年人解救保护工作,通知中明确指出“卫生部门负责流浪乞讨人员医疗救治工作”,要“按照‘先救治、后救助’的原则收治有关流浪乞讨人员”。
-
晏殊《类要》文本及其学术价值考述
-
作者:唐雯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类要 类要 晏殊 晏殊 学术价值 学术价值
-
描述:本文通过对《类要》传本的分析,认为《类要》三十七卷本系出于南宋人的重编,体现了重编者的意图。同时揭示了《类要》所保存的已佚文献与当代学术研究的密切关系,以此阐述了晏殊《类要》的重要文献价值。
-
汤显祖和莎士比亚戏剧文本中的自然场景意象研究
-
作者:陈丽勤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自然场景意象 汤显祖 莎士比亚
-
描述:同构。而自然在戏剧文本中的意义建构功能和文化呈现功能,可以在自然场景意象身上得到多维度的展现和表达。
汤显祖和莎士比亚,因其戏剧文本在自然场景意象展现上的独特性,具备了研究的范本性。本文
-
论汤显祖《玉茗堂四梦》之时间意识与其文本设计
-
作者:邓淑华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汤显祖 牡丹亭 紫钗记 南柯记 时间意识 邯郸记
-
描述:二元對立意識;更利用此二元指稱所形成公眾共同理解的世界,作為「客體對象」得以存在顯現的背景依據。也因此相對於「時間意識」的「意識時間」便有著兩種意義:一是相對自然科學的世界時間,指「無時間計量」的認
-
文本变动 反激之效——论古典文学鉴赏中的参与意识
-
作者:徐应佩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古典文学鉴赏 反激 文学作品 鉴赏主体 古代作品 王安石 意象 苏轼 柳宗元 参与意识
-
描述:够。
-
曲白相生 雅俗与共——《牡丹亭》文本语言风格刍议
-
作者:葛丽英 来源:语文学刊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汤显祖 《牡丹亭》 《牡丹亭》 语言风格 语言风格
-
描述:《牡丹亭》之所以在问世后产生了巨大影响。除情节、主题的原因之外,其鲜明的语言风格也是该剧为当时的读者群所广泛接受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笔者认为,《牡丹亭 真正的"无边文采"在语言风格方面表现为曲白相生、雅俗与共的多重风格的谐调组合。
-
学生、老师、文本之间的对话,应是反思的、多元的、深刻的,教
-
作者:李强 来源:小学教学研究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小学 语文课 阅读教学
-
描述:学生、老师、文本之间的对话,应是反思的、多元的、深刻的,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