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史中闪回着的黄袍——宋代的文运昌盛与书院文化勃然大兴
-
作者:李海燕 许小轩 来源:江西画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书院文化 江书院 宋代 白鹿洞书院 闪回 江西 历史 陆九渊 大兴 理学
-
描述:经典.自己做了皇帝。这领加在武将身上的黄袍.从此被浓墨重彩地写进了史籍之中。
-
老僧笑质阳明
-
作者:暂无 来源:历史教学问题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阳明 继承和发展 明代哲学 程朱学派 陆九渊 明代中期 科举取士 王守仁 灵隐寺 教育家
-
描述:老僧笑质阳明
-
从宋明新儒学本体论的思维模式看佛教对儒学的影响
-
作者:明森 来源: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思维模式 本体论 大乘佛教 新儒学 王阳明 “心” 陆九渊 天地之性 如来藏 传统儒学
-
描述:之性”,程朱的“天理”,还是陆九渊的“心”,王阳明的“良知”,都不是传统儒学的作为具体人的现实具体之心性,而在相当程度上已具有本体的性质,与佛教的“佛性”、“心性”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也就是说,宋明
-
朱陆教育思想比较
-
作者:彭元龙 来源: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九渊 朱熹 教育思想比较 道德修养 封建伦理道德 封建皇权 不同之处 教育目的 教育目标 哲学思想
-
描述: 对朱陆之间的论争,黄宗羲曾说:"二先生同植纲常,同扶名教,同宗孔孟.既使意见终于不合,亦不过仁者见仁,知者见知."朱陆之争,不是由于二者路线不同,他们在本质上是相同的,不同之处只是入手有异.要对朱陆教育思想进行比较,首先要对他们在哲学思想上异同有所了解.
-
中国古代哲学对教育的影响
-
作者:周桂钿 来源: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古代哲学家 孔子 二者关系 人性论 哲学思想 朱熹 陆九渊 三个问题 独尊儒术 董仲舒
-
描述:以我们还是先从孔子讲起。
-
太极图的来源
-
作者:李学勤 邢文 来源:新华文摘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周敦颐 无极图 《太极图说》 《道藏》 道教南宗 《参同契》 “太极” 陆九渊 毛奇龄 《宋史》
-
描述:太极图的来源李学勤,邢文太极图从何而来?宋人朱震《进周易表》记述:陈抟以先天图传种放,放传穆修,修传李之才,之才传邵雍。放以河图、洛书传李溉,沉传计坚,坚传范谔昌,谔昌传刘牧。穆修以太极图传周敦颐,敦颐传程颢、程颐。是时,张载讲学于二程、邵雍之间。故...
-
朱熹论修辞的本质
-
作者:李士金 来源:修辞学习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修辞 朱熹 《朱子语类》 文学批评史 一以贯之 四库全书 《楚辞》 文学观 陆九渊 理想主义
-
描述:·文辞》中说: 不知务道德而第以文辞为能者,艺焉而已。 噫!弊也久矣。① 程颐在《河南程氏遗书》卷十八中说: 作文害道否?曰:害也。凡为文不专意则不工, 若专意则志局于此,又安能与天地同其大也?②看这两位道学先贤对-味修辞作文提出了严厉的批评,应该说片面性很大。但是如果处在实际的丰富复杂的社会中,他们的批评对于无视国计民生、专意夸饰文辞的舞文弄墨者而言,难道不具有针砭时弊的意义吗?片面的真理是掌握在他们的手中的!后来朱子为了解决修辞作文与社会目标的矛盾,一方面继承了他们对文之为文的终极目的的重视,另一方面又克服了他们在对待修饰文辞上的片面性。他说: 道外有物,固不足以为道;且文而无理,又安足以 为文乎?盖道无适而不存者也,故即文以讲道,则文 与道两得而一以贯之,否则亦将两失之矣。③ 道是包罗万象的宇宙、社会、人生之道...
-
辩太极——兼论周敦颐理论的历史地位
-
作者:孙映球 来源:大庆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周敦颐 《太极图说》 无极 历史地位 朱熹 宇宙生成 陆九渊 星际物质 王廷相 《通书》
-
描述:是他人之文。诚如大家所知,朱熹和陆九渊
-
鹅湖书院
-
作者:暂无 来源:农村发展论丛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鹅湖之会 书院 陆九渊 铅山县 影响深远 朱熹 哲学 寄兴 造访 弦歌
-
描述:鹅湖书院鹅湖书院位于铅山县东南鹅湖山水麓,史载南宋淳熙二年(公元1175年)朱熹和陆九渊在这里进行了一次针锋相对、影响深远的哲学辩论,被誉称为"鹅湖之会"。许多文人墨客因之常常造访寄兴,赋文寄意
-
简论“理”在中国古典哲学中的演变
-
作者:胡上富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理” 中国古典哲学 天地万物 王夫之 华严宗 形而下 当然之则 程朱 陆九渊 指事
-
描述:然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