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7913)
报纸(875)
图书(174)
学位论文(171)
会议论文(47)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9005)
地方文献 (138)
宗教集要 (14)
红色文化 (9)
文化溯源 (6)
地方风物 (4)
才乡教育 (3)
非遗保护 (1)
按年份分组
2013(474)
2011(559)
2010(542)
2005(278)
2002(252)
1999(249)
1997(227)
1992(114)
1987(152)
1984(115)
按来源分组
古典文学知识(56)
中文自修(17)
江苏地方志(8)
文艺理论研究(5)
学海(2)
中国医疗保险(1)
山西教育(初中版)(1)
中国地方志(1)
桂海春秋(1)
京山县史志通讯(1)
名文未必无讹——也谈《孟尝君传》
作者:王子野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孟尝君  王安石  唐宋八大家  史记  结构严谨  文论  名作  赏析  文章论  主观臆断 
描述:未必篇篇都是白璧无瑕,所以对名文不要迷信。他
夏承焘先生《贺方回年谱》札记十一则
作者:李维新  来源: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札记  王安石  史料  东山  金陵  熙宁  贺方回  补遗  东京  学界 
描述:夏承焘先生所著《贺方回年谱》(以下称“夏谱”),初成于一九三六年六月,重订于一九五四年十一月。该谱史料博赅、论证谨严,是词学界公认的一篇力作。然而在字斟句酌地反复阅读此谱时,笔者也产生了一些意见。现把这些愚者之虑写出十一则,以期就正于夏先
举轻若重的力作──赵齐平著《宋诗臆说》
作者:张鸣  来源: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西昆体  “晚唐体”  宋初诗坛  臆说  王安石  审美风格  宋诗研究  似是而非的论点  《西昆酬唱集》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 
描述:举轻若重的力作──赵齐平著《宋诗臆说》张鸣北大中文系已故赵齐平教授生前身罹绝症期间,直面死神,用生命铸成了《宋诗臆说》这本书,直到临终方才辍笔。书名虽称“臆说”,乃是自谦之词,从全书新颖的学术思路
率意为之的败笔——谈《孟尝君传》的十大失误
作者:王林书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孟尝君  王安石  “士”  诸葛亮  知识分子  司马迁  败笔  自我中心  偷换概念  士农工商 
描述:至也。 ——王安石:《孟尝君传》
骨劲气猛 辉光乃新——《孟尝君传》导读
作者:吴康君  来源: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孟尝君  劲气  艺术魅力  哲理思辩  王安石  抒情言  常规手法  攻子之盾  以子之矛  感叹词 
描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嗟乎!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
古诗 学写字——右边部件的首笔定位
作者:童琍琍  来源:新语文学习(小学低年级版)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古诗  《梅花》  仔细观察  方块字  王安石  “数”  “谁”  小学  南京市  江苏省 
描述: 宋朝有一位叫做王安石的大诗人写过一首诗叫《梅花》,请小朋友来读一读、写一写:
《意外或偶然——报人史札记》读后——与田东江先生商榷
作者:刘世南  来源:博览群书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札记  王士祯  东江  几点意见  偶然  宣仁太后  意外  商榷  吕惠卿 
描述:由鄢烈山先生作序的《意外或偶然——报人史札记》,是一本很有价值的书,不但能令读者增加很多历史知识,而且针砭时弊,足以警惕人心。为了使此书更臻完善,我想提出几点意见和作者商榷。
忧国忧民 死而后已——杜甫入岳州后诗
作者:陶今雁  来源: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甫诗  内容丰富  广大人民  刺史  夔州  社会动荡  诗歌  王安石  资治通鉴  湘江 
描述:而历来的评论家大都未给予
充满斗争精神的一封回信——《答司马谏议书》
作者:王显奎  来源: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197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答司马谏议书  王安石  斗争精神  司马光  守旧派  祖宗  复古派  “荆公新学”  儒家  北宋中叶 
描述:复古守旧派的战斗檄文。
楹联是最具生命力的一种艺术——《楹联丛话》有感
作者:邸玉超  来源:对联(民间对联故事)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楹联  生命力  艺术  对联  纪晓岚  民俗文化  故事  特性  桃符  王安石 
描述:逊题桃符于寝门,嫌其词不工,自命笔云: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故王安石云: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而在桃符上题对子,则是孟昶开先例。楹联传承至明清,最为兴盛,明太祖朱元璋曾传旨,公卿士庶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