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7226)
报纸(676)
学位论文(167)
图书(149)
会议论文(34)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8224)
地方文献 (11)
地方风物 (6)
宗教集要 (5)
才乡教育 (3)
文化溯源 (2)
非遗保护 (1)
按年份分组
2014(381)
2013(434)
2012(496)
2011(499)
2010(505)
2009(439)
2003(236)
2002(227)
1996(224)
1979(36)
按来源分组
知识窗(12)
南方都市报(7)
人文杂志(6)
牡丹(5)
中华书局(2)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
教育家(1)
中国医疗保险(1)
新作文(金牌读写高中生适读)(1)
中国财富(1)
王荆公谜语
作者:暂无 来源:小学教学研究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谜语  同音词  时方  时长  无尾  注释  太阳  概念  吕惠卿  王安石 
描述:做一回事去理
一样的背景 不一样的风景:例谈背景资料使用误区及对策
作者:蒋成云  来源:小学教学设计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背景资料  柳宗元  古诗词  学生学习  对策  小学语文教材  唐宋八大家  教学  王安石  理解 
描述:五年级下
“节日诗词中的民俗”活动课教学
作者:汪琼  来源:小学教学设计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民俗  诗词教学  古诗词  文学作品  传统节日  重阳节  元宵节  小论文  教学目标  王安石 
描述:入,节日诗词教学也会别开生面。【教学目标】1.以各种方式熟读三首节日诗词,结合注释理解诗意。2.寻找古诗词中的民俗,初
谈古代的集句诗
作者:朱安义  来源:语文天地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集句词  集杜诗  白居易  李商隐  李白诗  刘禹锡  韩愈  杜甫诗  古代 
描述:集句诗是选摘他人诗文的成句,连缀成篇的一种诗。集句诗可以抒情言志,状物记事,虽是用别人的现成句子,但表达的是另一种思想情感。如文天祥的集杜诗《思故乡》:"天地西江远,(《送崔侍御》),无家问死生。(《忆舍弟》)凉风起天末,(《忆李白》)万里故乡情。(《江楼宴》)"此诗表达了被囚于大都的作者对家乡的
佳句难得
作者:刘源  来源:秘书工作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创作精神  王安石  谢榛  李贺  苦吟  杜甫  人性  抽丝  四关  文字 
描述:句看似信手拈来,实则不知耗费了多少心血。正如王安石说:“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杜甫也有诗云:“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文坛上至今流传着诗人创作佳句的感人故事。李贺为得佳句,日夜
文人相轻亦相亲
作者:叶海锐  来源:中学生百科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苏轼  熙宁变法  政治家  文学家  求真务实  北宋  宰相  运动  历史上 
描述:提起王安石,我们首先想到的大概是他发动的熙宁变法运动。这位标榜"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布衣宰相,在北宋的政坛上留下光辉一笔。然而,由于他雷厉风行的变法运动,在历史上,他也成了一个
温暖而充满挑战的旅程:吴泓“高中语文专题研究性学习”实验探
作者:蓝枫  来源:中学语文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研究性学习  学生思维  专题  王安石  语文学习  挑战  中国近代史  积极参与  性活力  课程内容 
描述:吴泓的学生们告诉记者,他们非常享受专题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乐此不疲。为什么?我们在探访中找到了答案:这个过程既温暖心灵,又充满挑战,它启动了学生的自主思维,激发出学生的个性活力,催生着学生的创造性,从而能够使他们在积极参与中不断地确证
古代清官与诗
作者:雷克昌  来源:金融经济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清官”  古诗  于谦  包拯  王安石  李汰  吴讷  刘碌  蔡信芳  白居易  廉洁 
描述:汉庐江太守羊续,为官清正廉洁,从不受礼。有个下属知其喜欢吃鱼,便送去鲜鱼。羊续再三拒绝不成,便将鱼悬于屋檐,以明拒礼之心迹。天长日久,鱼晒干了,羊续始终不食,从此再无人给他送礼了。此事传为美谈,羊续也被称为“悬鱼太守”。明初政治家于谦吟诗赞曰:
史镜可以明兴替——《司马光传》序
作者:景克宁  来源:运城学院学报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司马光  中国史学  《资治通鉴》  司马迁  《史记》  王安石  “究天人之际  通古今之变”  两司马  中国传统史学  光传 
描述:在中国史学界号称“两司马”的汉司马迁和宋司马光,是高悬史学太空的两颗巨星。司马迁的《史记》是中国史学开纪传体先河的通史;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是中国史学编年体时间最长且体例最完备的通史。这两部金字塔式的史学巨制双峰并峙,如日月经天,江河行地,构成了中国乃至世界千古不朽的史学
周禮中的「人民」
作者:賴祥蔚  来源:華岡社科學報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周禮  周官  周朝  西周  周公  人民  權利  義務  城邦  編戶齊民  王安石 
描述:義務部分,周禮所述及的包括了賦稅、兵役、及教育三大項,而且相關的說明不厭其煩、十分詳細;最後,關於人民的權利部分,周禮提及的相對有限,而且不管是參政權或受益權,限制均多,可發揮的空間則少。由此不難發現,周禮思想中的人民,實應處於一個相當被動的地位。他們被期望負起生產、衛戍、自保等各方面的義務,但相對而言,政府反餽的卻相當有限,甚至還對人民活動多所限制與禁止。 這樣一套嚴密的制度設計,在某些內容上的確相當吻合眾多研究先進對於周朝政治與社經環境的考據;但是不可諱言的,有些內容也與歷史考據有所出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