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戏剧中的黑暗精灵——论《哈姆雷特》与《牡丹亭》的鬼魂戏
-
作者:高旭 来源:攀枝花学院学报(综合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莎士比亚 莎士比亚 汤显祖 汤显祖 鬼魂戏 鬼魂戏
-
描述:部作品中对情节推动和戏剧表现也产生了独特的审美效果,其中的异同更显示了中西戏剧的沟通与民族特色.
-
试论陈寅恪先生的《牡丹亭》之杜丽娘“至情”说
-
作者:姜伯勤 来源:文史知识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陈寅恪 杜丽娘 至情 《吴宓日记》 新资料 汤显祖 古典
-
描述:1998年,多卷本《吴宓日记》发表。吴宓先生1919年3月日记,披露了陈寅恪先生提出的昆曲《牡丹亭》中杜丽娘之至情说。陈寅恪先生诗学中,强调古典为旧籍出处,今典为当时事实。《吴宓日记》之新资料,使寅
-
中日两国的梦意识和梦幻剧——以《牡丹亭》、《井筒》为视点
-
作者:翁敏华 来源:中国比较文学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中日两国 井筒 汤显祖 杜丽娘 “梦” 民俗文化 中国戏曲 “临川四梦” 《日本书纪》
-
描述:中日两国的梦意识和梦幻剧——以《牡丹亭》、《井筒》为视点
-
得意惟在牡丹 好梦始于游园——《牡丹亭·惊梦》赏析
-
作者:王茂恒 来源:阅读与写作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牡丹亭》 《紫钗记》 传奇 浪漫主义 道人 临川四梦 戏剧家 戏曲史 赏析
-
描述:牡丹亭梦》。
-
论两个“梦”意象构成的浪漫剧及其象征追求——《牡丹亭》与《
-
作者:骆蔓 来源: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汤显祖 莎士比亚 莎士比亚 “梦”意象 “梦”意象 情结 情结 原型 原型 人文主义意绪 人文主义意绪
-
描述:为情结化象征追求。《仲夏夜之梦》中写“梦”则是目的 ,是以原型化象征对生命活力作张扬、生存和谐作表现。《牡丹亭》的戏剧结构是从梦幻转向现实 ,以致太现实人性化 ;《仲夏夜之梦》的戏剧结构是从现实转向
-
两个梦幻的爱情世界——论《仲夏夜之梦》与《牡丹亭》中梦幻与
-
作者:李聂海 来源:中国比较文学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仲夏夜之梦 爱情世界 真与幻 汤显祖 莎士比亚 梦幻世界 矛盾关系 人生如梦 非理性
-
描述:两个梦幻的爱情世界——论《仲夏夜之梦》与《牡丹亭》中梦幻与
-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 诸版《牡丹亭》杂记
-
作者:季国平 来源:中国戏剧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园林 杂记 戏曲舞台 舞台呈现 汤显祖 观看 剧本 古典 感受
-
描述:“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 诸版《牡丹亭》杂记
-
从戏剧结构看《牡丹亭》杜宝形象的复杂性
-
作者:梁瑜霞 来源: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汤显祖 《牡丹亭》 《牡丹亭》 复线结构 复线结构 杜宝 杜宝 复杂性 复杂性
-
描述:的维护者、执行者,又是作者理想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正派官吏形象;同时,杜宝身上还隐约渗透了作者的自我形象。
-
青春版《牡丹亭》的文本改编和读者接受初探
-
作者:张珂 黄建荣 来源:戏剧文学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汤显祖 《牡丹亭》 《牡丹亭》 青春版《牡丹亭》 青春版《牡丹亭》 文本改编 文本改编 读者接受 读者接受
-
描述:文章以青春版《牡丹亭》为例,先将剧本与汤显祖的原著《牡丹亭》进行了文本改编对比分析、讨论了青春版《牡丹亭》的读者接受。
-
现实照进梦想——从《牡丹亭》的结尾看汤显祖思想的现实意义
-
作者:沈娜娜 来源: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丽娘 杜丽娘 思想成熟 思想成熟
-
描述:《牡丹亭》的大团圆结局人们多看作是汤显祖思想上的弱点和局限性,但本文以为这正是它思想的宝贵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