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梁启超年谱学理论与实践
-
作者:周生杰 来源:古典文献研究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梁启超 谱主 文献学 陶渊明 近代中国 王安石 考证 理论与实践 学术大师 朱舜水
-
描述:梁启超是近代文化巨匠、学术大师,他在历史学、政治学、文献学、文化学、文学和社会学等各方面都取得了骄人的成就,是近现代中国历史上少有的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是近代中国许多学科的开创者和奠基人。在其短暂而忙碌的一生中,写下了约
-
讨论式课堂教学实践
-
作者:彭永军 来源:雅安职业技术院学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课堂教学实践 引导学生 解决问题 我国古代 师生关系 讨论法 陆九渊 学生差异 教师 百家争鸣
-
描述:我国古代教育家陆九渊指出"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可见,疑问是促使学生不断进步的动力。在今天开放的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应该平等,教学民主,教师尊重学生差异,崇尚个性;而学生应该言论自由,百家争鸣,要达此目的,"讨论法"显然是个好办法。正如一位大师所言: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
-
艺术实践与艺术理论
-
作者:钱忠平 来源:画刊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艺术实践 艺术理论 克罗齐 王安石 意象 艺术现实 概念 批评家 直觉 理论批评
-
描述:哲学的、科学的或历史的范围。克罗齐所言,正是艺术创作与理论批评之间隔膜存在的原因所在,艺术理论不具有指导艺术实践的必然性,艺术理论与艺术实践只能各行其是。关于艺术实践与艺术理论,《二程
-
温馨的记忆——读《本命年的回想》
-
作者:赵祖谟 来源:语文建设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教版 初中 语文 刘绍棠 回忆性散文 乡土文学 《本命年的回想》
-
描述:了往事不堪回首,誓与封建传统决绝的态度.同为反封建的斗士,鲁迅因现实社会的污浊,在<社戏>和<朝花夕...
-
和王安石一起游褒禅山
-
作者:张建平 来源:语文建设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 课堂实录 中学 语文 课堂讨论
-
描述:《游褒禅山记》一课。在疏通字词、通读全文之后,我告诉学生:我们穿越时空隧道,和王安石一起游褒禅山,怎么样?当然,我们一边游山,一边还要揣摩课文的立意选材。
-
看似闲笔 尽显匠心——谈《游褒禅山记》的伏笔之妙
-
作者:顾正飞 来源:语文知识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学 语文 王安石 散文 文学评论 《游褒禅山记》 伏笔
-
描述:因事明理的文章,理由事发,事为理叙。它讲究事与理、叙与议的浑然一体,不着斧痕。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正是这样的一篇妙文。作者在简明平实的叙事中为议论巧设埋伏,看似闲笔处却尽显匠心,真正做到了事理、叙议的
-
课堂教学的结尾应是“省略号”
-
作者:张正良 来源:小学教学研究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课堂教学 结尾艺术 小学 语文 情感体验 教学内容 课外阅读
-
描述:课堂教学的结尾应是“省略号”
-
“日下”“云间”与“吴会”究竟何解
-
作者:顾银乔 来源:中学语文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日下”“云间” “吴会” 《滕王阁序分》 高中 语文 文言文 阅读
-
描述:王勃的《滕王阁序》(见人教社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二册)中有“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两句,对其中的“日下”与“云间”二词,课本有这样的译注: 远望长安,遥看吴会。日下,指京都,这里代指唐朝的国都长安。云间,吴地的古称。
-
晏殊——求对得佳句
-
作者:苏文学 来源:广西教育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晏殊 七言律诗 《浣溪沙》 初中 语文 背景知识 备课参考
-
描述:晏殊——求对得佳句
-
《元日》中的“屠苏”为何物
-
作者:崔爱红 来源:语文知识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元日》 “屠苏” 王安石 古诗 中学 语文 释义
-
描述: 王安石《元日》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干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不少注本都说“屠苏”指美酒,但笔者认为“屠苏”解作“茅屋”更为恰当。查《辞海》可知,“屠苏”有三个义项:一为酒名,二为草名,三为房屋、草庵。《元日》诗作于公元1070年春节,其时王安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