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66)
期刊文章(61)
会议论文(4)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27)
地方风物 (3)
非遗保护 (1)
按年份分组
2014(32)
2012(10)
2011(9)
2010(8)
2009(22)
2008(10)
2007(3)
2006(2)
1985(1)
1981(3)
按来源分组
检察日报(3)
安庆日报(1)
陕西日报(1)
淮北晨刊(1)
新课程·小学(1)
教育导刊.幼儿教育(1)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1)
世界环境(1)
西安晚报(1)
淮北晨报(1)
有效课堂教学的真正标准应是适合儿童发展
作者:刘善琨  来源:新课程(综合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课堂教学  学生思维  诚信  教师  北师大版  陶行知  品德  儿童发展  小品表演  现实生活 
描述: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
应是英国《经典儿童电视剧》小型张
作者:王智强  来源:上海集邮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电视剧  儿童节  英国  邮票  经典  雷鸟  封面  发行  阿塞拜疆  光学透镜 
描述:的是科幻连续剧《雷鸟》,所含4枚邮票是英国首次采用光学透镜技术印制的具有动感的邮票。小型张上出现醒目的阿拉伯数字"5、4、3、2、1",其中"5"在边纸右上的"雷鸟5号"
王英诊治儿童骨伤的学术经验总结
作者:乐劲涛 李小红  来源:四川中医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儿童骨折  老中医经验  王英 
描述:手法整复、外固定为主兼以药物调理脾胃、功能锻炼的综合治疗儿童骨伤的理念,同时指出要立足儿童生理特点,因势利导治疗骨伤,保护儿童的生长发育机能。
中医体检:儿童保健新选择
作者:王应瞵  来源:父母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儿童保健  中医  王应麟  父母  养生  孩子 
描述:。Parents专访了北京“小儿王”传人,老中医王应麟,为大家介绍儿童保健的新方向——中医体检。
略谈宋代蒙学的教材与教法
作者:樊彩萍  来源:台州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蒙学教材  教材与教法  儿童  蒙学教育  教学方法  《童蒙须知》  伦理道德  道德教育  王应麟  思想品德 
描述:中国古代儿童启蒙教育起源甚早,蒙学教材历代均有编写。宋代蒙学教材有整理前人的,也有新编的,如朱熹的《童蒙须知》、王应麟的《三字经》等,影响深远。教法上重视基础训练,培养道德规范,激发学习兴趣。
种卡介苗有反应是怎么回事?
作者:慧子  来源:父母必读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卡介苗  预防接种  计划免疫  免疫反应  接种反应  百白破疫苗  麻疹疫苗  儿童  生物制品  小儿麻痹症 
描述:反应。这些反应过程中出现的临床症状称为接种反应。由于疫苗质量,接种方法以及儿童个体素质有差异,预防接种后
宋代的蒙学教材
作者:熊承涤  来源:课程.教材.教法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蒙学教材  《玉海》  王应麟  儿童  历史教材  社会基础  《三字经》  覆盖面  赵匡胤  盖梁 
描述:时还有仿照这种体裁编儿童课本的。如胡寅(致堂)的《叙古千文》是一本蒙学历史教材,简单地概括了从古代到宋代的历史轮廓,言简意赅;
人体特异功能问题
作者:黄希庭  来源:心理科学通讯 年份:198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儿童  黄希庭  人体特异功能  视觉器官  正确率  测试记录  重庆市  实验区  北碚区  图象 
描述: 一、两次测试人体的特异功能是多种多样的。这里讲的是“耳朵认字”一类的功能。下面举两个实验区的记录: 测试记录(一)(地点:重庆市北碚区朝阳小学会议室;日期:1980年5月23日9时15分至10时半)
启蒙教育从何而起
作者:马成杰  来源:北京教育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启蒙教育  刘绍棠  中小学教师  武侠小说  儿童  祛邪扶正  知识能力  理想的种  教师教育  作文 
描述:启蒙教育从何而起马成杰小学一年级学生初入学门,从此开始的一个又一个学科的学习都带有起始性,中小学教学与教育活动内容与形式对于学生来说多是过去未曾接触过的基础性的东西,他们在漫长的人生跑道上刚刚起步,思想倾向、知识能力以及学习与生活习惯都处于始发阶段,...
谈“三字经”
作者:吴南星  来源:前线 年份:196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三字经  好书  中国通史  王应麟  教育目的  三国时代  受教育  儿童  字理  教育工作者 
描述:"三字经"是本好书, 可惜已经被冷落了几十年, 没有人去理会它了。说是好书,因为这本小书是旧时代普及知识的读物,内容涉及面非常广泛, 三字一句,文字浅明,句子短容易懂,其次,每两句押韵,容易念也容易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