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388)
报纸(34)
学位论文(20)
会议论文(10)
图书(3)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409)
地方文献 (41)
才乡教育 (3)
宗教集要 (1)
非遗保护 (1)
按年份分组
2014(28)
2013(21)
2012(45)
2011(27)
2010(28)
2009(17)
2007(21)
2006(26)
1998(9)
1959(2)
按来源分组
其它(33)
文教资料(4)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
电影评介(1)
哲学动态(1)
读书杂志(1)
基础教育参考(1)
青海师专学报(1)
语文建设(下半月)(1)
语文建设(1)
测试效应是过程依赖还是内容依赖
作者:丁静 刘湍丽 刘希平  来源:心理科学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测试效应  测验间隔  过程依赖  内容依赖 
描述:结果:间隔5分钟和2天时,没有出现测试效应;间隔1周时出现了测试效应。可见1周是本实验条件下测试效应比较敏感的时程条件。实验2的目的是考察测试效应是过程依赖还是内容依赖。根据实验1的结果,选择1周时
《资治通鉴》与王安石变法对峙的内容考察
作者:李良芳  来源:文教资料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司马光  司马光  《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  熙丰变法  熙丰变法  朋党  朋党  选择宰执  选择宰执 
描述:司马光因反对王安石实施变法而退出政府中枢,在洛阳编集《资治通鉴》。《资治通鉴》的史鉴中反映司马光对政敌进行攻击最具攻击力的有两个方面:以历代朋党之争的祸害和最高统治者对朋党的残酷惩治拟喻现实,劝勉皇帝要善于从谏,尤其要谨慎选择宰执大臣。
论晏殊词时间意识的内容层次
作者:黄智英  来源:文学界(理论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晏殊  晏殊      时间意识  时间意识 
描述:被誉为"北宋倚声家初祖"的晏殊,其词清丽淡雅、温润秀洁,在抒写相思爱恋与离愁别恨时常蕴含着强烈的时间意识。在内容层次上,他的时间意识由借物伤怀、怀旧吟别到死亡焦虑逐层递进。本文通过对晏殊词时间意识
重视UGC:用户应是内容原创的“合伙人”
作者:吕尚彬  来源:广播电视信息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用户  Youtube  原创  专业内容  激励机制  低成本  新媒体  生产 
描述:要考虑几个要点。
宋代札子的内容与行文特征
作者:王云庆 毛天宇  来源:秘书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宋代  行文特征  中枢机构  公文  欧阳修  枢密院  深远影响  王安石  中书省  文书 
描述:枢密院等中枢机构处理政务时的下行文种,用于中书省指挥百官,枢密
宋代歌妓词的内容和思想辨析研究
作者:罗钊  来源:芒种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歌妓词  周邦彦  文人士大夫  宋代文人  作者  欧阳修  思想意义  晏几道  宋朝  气质 
描述:所以为歌妓作词也就变得理所当然。
书生从戎 君子豹变
作者:伍立杨  来源:文史天地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战地记者  讲演  先生  取材  哲学  内容  陆九渊  张载  君子  曹聚仁 
描述:”而“东铭”的内容,曹先生恰恰不大记得了,乃硬着头皮,凭印象谈张载的哲学路线,捏着一把汗。后来找到《近思录》重看《东铭》,觉所谈并不太出格,才略略放心。(事见《书似青山常乱叠》)。曹先生差点被军人考
微博应是一个私人场所
作者:蒋瞰  来源:新闻实践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职业身份  记者  场所  传统媒体  属性  私人空间  内容  平台  个体行为  发布 
描述:辑把关流程,缺少专业的"守门人"。记者开微博,发一些无伤大雅、无关工作的内容当然没什么要紧,但如果是将现实中的职业身份同时转移到了微博上,一不小心就会惹麻烦,很多时候也许自己还没意识到,笔杆子就打到
走进56网自制剧时代:专访56网副总裁李浩
作者:本刊编辑部  来源:数码影像时代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视频网  原创  自制  网站  版权  数码影像  娱乐  时代  节目  内容 
描述:、版权影视剧。 《数码影像时代》:网站对于自制与原创内容如何看待?56在这方面是怎么做的? 李浩:近年来,视频网站大举购买影视剧版权,导致价格直线上涨。高价版权导致了视频网站难以盈利,与此同时,视频
明代陆机批评研究
作者:刘坤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陆机  明代批评  创作  理论  诗史地位  胡应麟  许学夷 
描述:前代对其总体风格的评鉴,而进一步阐释,将观点落实到作品分析中。其中较为突出的是对陆机拟古诗的评价。各家见仁见智,各抒己见。明代后期,胡应麟建构了自己的诗歌体系。将陆机放在完整的诗歌史上做出观照,品鉴其作品风格;分析其“体备才兼”;指出其“嗣魏开宋”的历史地位。许学夷则以辩体的方式构建了诗史时空之网,标举诗歌正体与变体。在他的诗歌体系中,陆机作品“雕刻伤拙”,属于“再变”。他明确了陆机“转变关捩”的地位,更进一步指出陆机在西晋时代的地位。明代也是陆机研究史的转型期:此后的陆机研究进入了“史”的维度,成为系统性、完整性之研究,突破了前人相对孤立片面的批评;自明代开始,学者对陆机的批评更多地表现为一种个性色彩,而不再是之前的时代共性,从此,陆机研究新见频出,百家争鸣。可以说,明代学者构筑了现代陆机研究的基础。对于明代的陆机批评情况,我们应该予以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