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在“梦”与“魂”之间——《倩女离魂》和《牡丹亭》比较研究
作者:欧俊勇  来源: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元杂剧  元杂剧  倩女离魂  倩女离魂  郑光祖  郑光祖  牡丹亭  牡丹亭  汤显祖  汤显祖 
描述:出现的梦意象是魂意象的补充,梦体现了魂的欲求,由魂的活动引起的梦是主人公愿望的达成,魂与梦在本质上是相同的。
浅析《牡丹亭》在中国戏曲史上的地位与价值
作者:仲方方  来源:黑河学刊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汤显祖  汤显祖  创作意识  创作意识  词曲音律  词曲音律  舞台演绎  舞台演绎 
描述:汤显祖的《牡丹亭》传奇,是明朝戏曲在全国范围内最为兴盛时期的经典之作,无论从文学性、思想性来看,还是在戏曲表演、声腔发展方面,在中国戏曲史上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与不可磨灭的价值。
牡丹亭》的至情思想与明清女性情感教育
作者:谢拥军  来源:厦门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曲小说研究  戏曲小说研究  汤显祖  汤显祖  牡丹亭  牡丹亭  至情思想  至情思想  女性情感教育  女性情感教育 
描述:变着明清女性的精神面貌。
牡丹亭》中杜宝形象刍议
作者:陈慧颖  来源:华中人文论丛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杜宝  杜宝  汤显祖  汤显祖  形象  形象 
描述:价值。
牡丹亭》作为修辞原型在后世文本中的复现
作者:林山  来源: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修辞原型  修辞原型  女性意识  女性意识  复现  复现  汤显祖  汤显祖 
描述:女性意识和爱情观在社会文化语境中的嬗变轨迹。
汤显祖的戏曲艺术
作者:陈美雪  来源:台湾学生书局 年份:1977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汤显祖  作品集  评论 
描述:汤显祖的戏曲艺术
中国古籍版本学的个性之作:评黄永年著《古籍版本学》
作者:郝建强 赵玉  来源: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黄永年  古籍版本学  评论 
描述:黄永年先生所著《古籍版本学》一书,个性突出,观点鲜明,作者所讲多为自己观点。结构清晰,对"善本"的界定比较科学,侧重版本史和版本鉴别的研究,但也存在一些不足。
曾巩接受研究
作者:刘珊珊 马茂军  来源:安康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曾巩  接受  宋元明清  评论 
描述:清代“桐城派”承继和发展其“义法说”,也有批判曾文内容、形式、体制等的反对论调。通过梳理各时期对曾巩的接受评价,以期还原曾巩接受史之貌。
长篇历史小说《王安石》拟作再探
作者:王菊梅  来源:华东交通大学学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万斌生  王安石  拟作  评论 
描述:长篇历史小说《王安石》三部曲,是万斌生先生耗时十年呕心沥血写成的力作。出于创作的需要,小说中有不少拟作。从内容角度品评这些拟作,或以小见大,将主题的深化融入拟作的字里行间;或由近及远,用拟作推动故事情节向前发展;或以微见著,拟作成为多侧面塑造人物的重要手段。
重论汤显祖《牡丹亭》之音律及“汤沈之争”的曲学背景
作者:陈伟娜 刘水云  来源:温州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汤沈之争  汤沈之争  音律  音律  曲学背景  曲学背景 
描述:牡丹亭》的音律问题直接引发了明代戏剧史上所谓的“汤、沈之争”。由于忽视对该剧音律的探讨,导致人们对这场争论至今尚无合理的解释。汤显祖在《牡丹亭》的用韵、格律、宫调等方面,既有合理的运用规则,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