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347)
报纸(79)
图书(24)
会议论文(1)
学位论文(1)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413)
地方文献 (25)
宗教集要 (7)
地方风物 (3)
红色文化 (2)
文化溯源 (2)
按年份分组
2013(19)
2012(25)
2009(14)
2008(18)
2006(42)
2004(52)
2003(30)
1999(5)
1997(7)
1987(7)
按来源分组
武汉出版社(7)
财会月刊(1)
小学教学设计(1)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
旅游教育出版社(1)
崇文书局(1)
文物出版社(1)
新一代(1)
湖北文史资料(1)
文教资料(1)
走进文本 品读悟情:《黄鹤偻送别》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作者:黄永炎  来源:学生之友(小学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黄鹤楼  教学设计  文本  课时  设计说明  苏教版 
描述:设计说明:《黄鹤楼送别》(苏教版第九册第25课),以文包诗的形式,叙述了年轻的李白在黄鹤楼上为好友孟浩然饯行的事,描绘了长江边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的阳春美景,抒发了诗人送别友人时依依惜别的感情。
飞来峰 王安石
作者:暂无 来源:侨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飞来山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作者介绍:王安石, 字介甫,号半山老人,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 学一学 飞来峰:浙江绍兴城外的宝林山。 千寻塔:形容塔很高。古代一寻等于八尺。 读一读 我登上飞来峰的塔顶,听说每天黎明鸡叫的时候,在这儿可以看见太阳升起。
赏王安石《飞来峰》
作者:程伯安  来源:人民铁道报 年份:198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赏王安石《飞来峰》
轼而望”解
作者:刘乃叔  来源:吉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语文课本  《古代汉语》  《周礼  教育学院  人民教育出版社  春秋左传  度量单位  中国古代  《曹刿论战》  中学语文 
描述:代车子前边的横木,供乘车人扶手用。至于“轼”该如何讲,并未交待。而这恰恰正是能否准确把握本句,进而正确疏通全文意义的关键。上海教育学院编《中国古代
飞来峰》及《元日》赏析
作者:申君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198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重要地位  北宋  飞来峰  咏物诗  王安石  封建政治  内心世界  赏析  境界  寄托 
描述:诗人本来就醉翁之意不在酒,不过假物寄意,借景托情,看来在写景咏物,其实却另有寄托。对前一类诗,我们应当从所写景物内去体会诗人的喜怒哀乐之情;对后
王安石《飞来峰》
作者:庞坚 毛鸿雁  来源:中学生阅读(高中版)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飞来峰  鸡鸣  云遮  意识流  赏析  临川  意象  泰山  陆贾 
描述: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轼而望之”新证
作者:宋东来  来源:雁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轼而望之  车前横木  考工记  动宾关系  《古代汉语》  《左传》  《周礼  木工尺  连动关系  《中华大字典》 
描述:,扶着车前横木”的意思.郭锡良先生等主编的《古代汉语》(北京出版社一九八一年第一版)在“”后专门加了标点.哪一种更符合情理呢?我认为“轼”解作动宾关系,译为“登上车前横木”更准确.首先,从古战车
昭君墓随想
作者:林非  来源:海燕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昭君  呼韩邪  匈奴  王安石  单于  清代诗人  和亲政策  女子  至高无上  汉武帝 
描述:昭君墓随想
黄鹤矶诗
作者:鲍照 江友樵  来源:长江论坛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黄鹤矶诗
庐山(外一首)
作者:毛泽东  来源:文化月刊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庐山  桃花源  黄鹤 
描述: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