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其文漫灭”该怎样讲?
-
作者:苟大权 来源:中学语文园地(高中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游褒禅山记》 “文” 王安石 为文 碑文 课文 文字 注释
-
描述:,但如果我们仔细斟酌,就发现也有不妥当的地方。
-
标点本《宋史》订误
-
作者:王蓉貴 来源:宋代文化研究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御史 宋史 文化研究 给事中 宋代 中垂 王安石 原文 嘉定 吏部
-
描述:1977年,中华书局出版了标点本《宋史》。该本既吸取了前人的校勘成果,又参验众书,详加比勘,是目前最好的版本。但由于原书错误实在太多,校勘时难免遗漏,加之标点、分段也会产生新的错误,所以近二十年来,不断有学者进行订补。笔者查阅该书,亦时有所见,随笔记録,积累渐多,汇成此篇,以供读
-
日本宋史研究文献目录(1982~1997年)
-
作者:加滕昌 福井信昭 安田純也 山口智哉 吴洪澤 王小紅 来源:宋代文化研究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宋代 文化研究 研究成果 宋史 早稻田 南宋初期 王安石 研究文献 研究所 都市
-
描述:令拾遗》,仁井田陞,东京大学出版会、1983年。
-
怎样理解古代的谥号
-
作者:刘景丽 来源: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谥号 古代 人物传记 作品集 文言文 中学生 王安石 “文”
-
描述:中学生在学习文言文时,特别是人物传记一类的文章,常常碰到谥号这个词。如王安石,谥号“文”,作品集为《王文公文集》;范仲淹,谥号“文正”,其作品集名为《范文正公文集》。
-
缘分
-
作者:青青子衿 来源:意林原创版·讲述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敖 胡适 台北市 胡汉 云遮 电话 助理 王安石 飞来峰 渊源
-
描述:有一天,他无意中走进去,一眼就看到这幅字挂在墙上。字的旁边注着汉文弟谪,一问才知道这是胡适写给他的堂弟胡汉文的。于是,每次他经过那家店的时候,都要进去把玩欣赏一番,经常流连忘返,以至于纸上写的什么,字的形态如何,他都烂熟于心了。 店员看他这样喜爱这幅字,就劝他:“为什么不买回去自己收藏呢?” 李敖红了脸,匆匆转身走掉了。作为一个穷学生,是没有钱来买这样的珍品的。 毕业后李敖忙于工作和生计,也就不常去那家笔墨庄了,可心中常常惦记那幅字。后来有了一些条件,心里埋藏多年的愿望禁不住重新升腾起来,可沿着当年熟悉的街道再去寻找,那个古色古香的小店早已不见了,一切都难以挽回,心中留下的只有无限的遗憾。 时光荏苒,50年过去了,李敖与当年已不能同日而语,可每当想起那幅胡适的字,总有一种可遇而不可求的无奈。
-
文史快车
-
作者:本刊编辑部 来源:文史天地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郁金香 快车 文史 王安石 郑板桥 香料 物质生活 陶行知 供稿 云南昆明
-
描述:田头遗下的一角报纸,读了起来。他们关注着土地承包的后续政策。 1987年,陕西延川。个体经济开始萌发,一位做小本生意的老人正在整理货摊。 1988年,云南景洪。基诺族山寨的板壁上,贴满了大幅明星照。 1989年,陕西关中。抢购彩票的人乱成一团。 1989年,湖北武汉。“房屋交易会”场外,市民自发交换换房信息。 1987年,北京。长安街第一次出现了圣诞老人和圣诞小姐。 1991年,广州。向来在街头巷尾表演的气功,搬到了歌舞厅里。 1991年,上海。里弄中的简易小便处。 1992年8月,广东深圳。抢购新股票人流中一位沮丧的妇女。 1992年12月,贵州兴义。人才交流会上推销自己的求职者。 1993年2月,辽宁大连。
-
俗解汉字与识字教学
-
作者:施茂枝 来源:汉字文化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汉字研究 识字教学 造字 王安石 原意 六书 今文经学 说文解字 教学目标 冗余信息
-
描述:宋代王安石著有《字说》一书,其主要特点是,解释汉字形义关系时,不顾古人造字原意,"不问‘六书’,把一切汉字都看成会意字"[1],单纯从通行字形出发进行主观臆测,其结论穿凿附
-
城市的梦想
-
作者:陈世旭 来源:炎黄世界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现代城市 梦想 松山湖 珠三角 鄱阳湖 王安石 洞庭湖 岳阳楼
-
描述:楼》)。
-
《桃花源记》新解
-
作者:冯小武 来源:语文月刊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桃花源记》 王安石 欧阳修 “落” 争论 陶渊明 诗人 词义
-
描述:义的争论,可见对“落”的词义的争论有很长的历史了。这个“落’’字落到了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争义就更大了。
-
千锤百炼出佳作 不厌其改现精品
-
作者:张井浩 来源:小学教学参考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尊重学生 批改作文 学生修改作文 自主修改 文章 屠格涅夫 佳作 语文教师 写作水平 王安石
-
描述:“千锤百炼出佳作,不厌其改现精品.”古今中外的许多文学大家的文章,无不是经过千百遍的修改而流传千古的.欧阳修、王安石、鲁迅、屠格涅夫、莫泊桑等勤于修改文章的范例,均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