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宋代何以有两位“包公”
作者:张军  来源:法人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包拯  宋代  王安石  皇帝  枢密使  儒教传统  大学士  历史人物  浙江衢州  参知政事 
描述:传的、人称赵青天的赵汴。赵汴(1008-1084),浙江衢州人。衢州悠久的历史和纯朴深厚的儒教传统,造就了这里人们耿介直诚的品性,也培育了这里一代又一代的存天地正气的杰
寺庙里的“酒色财气诗”
作者:华章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东坡  相国寺  宋代  文豪  交友  高僧  王安石  和尚  寺庙  皇帝 
描述:宋代大文豪苏东坡逢庙必进,而且喜欢与大德高僧交友切磋。相传,有一天苏东坡与相国寺佛印和尚对饮,酒兴起,和尚即兴挥毫一
郡齋讀書志訂正(三)
作者:顧宏義  来源:中华文史论丛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宣和  晁公武  遂初堂  考古  吕氏  仁德  徽宗  南宋  皇帝  王安石 
描述:耆年《籀史》題曰"徽宗聖文仁德顯孝皇帝《宣和博
借游志各辟蹊径--《游褒禅山记》、《石钟山记》对读
作者:王茂恒  来源: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游褒禅山记》  《石钟山记》  王安石  苏轼  高中  语文教学  教材研究  文言文 
描述:借游志各辟蹊径--《游褒禅山记》、《石钟山记》对读
理见解新 文短多波澜——谈《读<孟尝君传>》的写作特点
作者:王松涛  来源:党校教学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孟尝君  写作特点  王安石  气势雄浑  严酷现实  读后感  北宋  史记  文字表达  用能 
描述:势雄浑,写得跌宕生姿,曲折有致,是一篇脍炙人口的短篇佳作,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借游志 各辟蹊径:《游褒禅山记》、《石钟山记》对读
作者:王茂恒  来源:写作:高级版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游褒禅山记》  《石钟山记》  山水游记  王安石  苏轼  宋代  说理文  风格特色 
描述:借游志 各辟蹊径:《游褒禅山记》、《石钟山记》对读
宋神宗与熙丰变法
作者:崔英超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宋神宗  王安石  熙丰变法  主宰作用  变法  变法 
描述:视野、多角度,较全面、系统地论述了宋神宗与熙丰变法的联系,从而充分肯定了他在变法中的主宰作用。 本文由五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论述了北宋时期的社会危机和变法思潮的兴起。第二部分,分两个阶段论述
湖阴先生壁》探颐
作者:穆建涛  来源:廊坊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学研究  湖阴先生壁》  诗歌  宋代  王安石  题壁诗 
描述:湖阴先生壁》探颐
从汉代注释谈古汉语名词句法功能的变化:兼“词类活用”说
作者:孙良明  来源: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述语  汉语名词  名词句  词类活用  谓语  功能的变化  诗经    郑笺  《周礼 
描述:句”②,就古代汉语来说,《马氏文通》讲的名代同次“同于主次”③和黎锦熙《比较文法》讲的名词在不用同动的补位④,可能是在“条件”之中.而就汉语来说名词表示判断可不用判断词,古今是一致的.但在古汉语(指先秦时代的书面语),名词做谓语/述语相当自由、灵活,可以说很难找
大宋宰相王安石的“宁波经验” ()
作者:暂无 来源:现代金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编者的话2007年9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本年度第五次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此次加息,旨在加强货币信贷调控,稳定通货膨胀预期。这不禁使我们想到大宋年间的王安石。当时,他推行“贷谷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