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4389)
报纸(2400)
学位论文(185)
图书(104)
会议论文(69)
按栏目分组
地方文献 (3925)
历史名人 (3205)
文化溯源 (13)
非遗保护 (3)
才乡教育 (1)
按年份分组
2014(651)
2012(733)
2011(532)
2010(638)
2009(570)
2008(589)
2005(209)
2004(178)
1999(127)
1978(3)
按来源分组
中国戏剧(81)
戏剧艺术(70)
社会科学战线(10)
小康(7)
文史参考(2)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
中学政史地(初中适用)(1)
管理学家(1)
青苹果(高中版)(1)
团结报(1)
六朝之外:对于汤显祖两首诗的鉴赏和解读
作者:刘竞飞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六朝诗风  《春游即事》  《江馆》 
描述:向六朝诗歌学习,是汤显祖对抗明代中期以来"诗必盛唐"文风的策略之一,但汤氏本人的诗歌却并未完全为六朝诗风所笼罩,《春游即事》和《江馆》分别体现了汤显祖早期和晚期对六朝诗风的两种不同形式的超越。
以梦达情:汤显祖戏剧美学论
作者:肖鹰  来源:文艺研究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明代  戏剧美学  汤显祖 
描述:)、精神情趣(趣)、艺术表现(神)和艺术风格(色)四方面必须实现高度的统一。因此,汤显祖为戏剧美学提供一个以"情"为核心的有机的理论体系,是对前人如李贽、徐渭等单纯张扬情感、自然的表现主义戏剧观
试论汤显祖的《花间集》评点
作者:赵山林  来源: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花间集》  评点 
描述:了词境与诗境、词境与画境相比较的批评视角;在词史方面,探讨了花间词的艺术渊源,也探讨了花间词对宋词乃至元明曲的影响。鉴于汤显祖在文坛的地位和评点本身的质量,他的评点不仅扩大了《花间集》的影响,推进了
浅析汤显祖戏曲创作的艺术特色
作者:何胜仁  来源:商品与质量(科教与法)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戏曲创作  创作方法  艺术特色 
描述:汤显祖戏曲创作的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戏曲创作方法、精湛的情节组织、构思和戏曲创作的语言。
汤显祖《邯郸记》中的悲剧意蕴
作者:王耀可  来源:运城学院学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邯郸记》  汤显祖  悲剧意蕴  黄粱一梦 
描述:《邯郸记》作为汤显祖“临川四梦”的最后一梦,也是汤显祖最后一部剧作.在这部剧作中,汤显祖把自己政治上的失意和毕生的感悟,都化为满腔的悲愤、悲悯和悲凉倾注其中,使得《邯郸记》充满了浓厚的悲剧意蕴.
狂禅之于汤显祖的“有情世界”
作者:王树海 柳旭  来源:学术交流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狂禅   
描述:的一种借助,抑或是精神困扰的一种排遣。在有明一代文学的田园中,汤显祖是一方生机勃发的芳草地,几度得到佛禅的浸溉滋润。
汤显祖儒佛思想的交替转换
作者:任雪  来源:青年文学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儒家思想  佛教思想  思想转换 
描述:汤显祖作为我国一位伟大的戏曲家,其所处的时代正是明代社会各种思想汇聚并发展的时期,社会、家庭环境的影响使得汤显祖身上呈现出儒、佛思想的交替转换,其一生徘徊于“儒检”和“游仙”之间,二者在其身上
汤显祖贬谪徐闻与他的《贵生书院说》
作者:王小岩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道学体认  《贵生书院说》  《邯郸记》 
描述:明代著名戏曲家汤显祖的思想极其复杂,作者以他抗疏被贬为徐闻县典史这一事件为中心,探讨他的道学体认及其“贵生说”的提出,以及他提出的与“贵生说”有关的“瘴疠活人”思想,在他的剧作《邯郸记》中的反映。
梦:问号与惊叹号:比较庄子之梦与汤显祖之梦
作者:刘博  来源:青年文学家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梦境  庄子  汤显祖  至情 
描述:文学作品中,“梦”经常被用来摆脱束缚以及肆无忌惮的展现人最原始最本质的情感。《庄子》与《牡丹亭》两部作品是中国古代“梦文学”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代表作品。本文将从这两部作品的文本出发,探讨庄子之梦
历史剧的“戏说”与历史“诗意”的构成:汤显祖和“雪中芭蕉”
作者:李本红  来源:学术界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沈汤之争"  "雪中芭蕉"  历史诗意 
描述:构符合历史史实的原则下,象征意象的意蕴美与精心虚构生活细节的诗意美,是构成历史“诗意”的两大途径.在历史真实的基石上,意象的选择、“诗意”的浓淡与格调,则决定着历史剧创作不同的审美情趣与艺术风格,最终形成各种流派.在网络时代,历史成为时尚流行文化的一种元素,由此,影视剧创作中的“历史”与“诗意”的内涵又有了新的发展,二者之间的关系又呈现出新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