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武“鹅湖之会”
-
作者:杨晓光 来源: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鹅湖之会 鹅湖之辩 陆九渊 朱熹 陈亮 吕祖谦 辛弃疾 心即理 “心” 新郎
-
描述:炎元年(公元1127年)南渡,
-
我国的封建糟粕与林彪、“四人帮”的思想渊源
-
作者:姜国柱 来源:学习与思考(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年份:198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林彪 “四人帮” 主观唯心主义 思想渊源 “心” 独化 唯我论 宇宙万物 治众 陆九渊
-
描述:只就他们思想言论中的封建糟粕,追本溯源,谈几个主要问题。
-
论龙场悟道
-
作者:康家伟 来源: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阳明 龙场悟道 “知行合一” 心即理 “致良知” “心” “格物致知” 本体论 陆九渊 心学
-
描述:论龙场悟道
-
王韬的变法维新思想与心学
-
作者:吴雁南 来源: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韬 心学 变法维新 陆九渊 变法自强 孟子 尺牍 大同 心即理 中庸
-
描述:。据他所称,其《弢园文录内编》“多言性理学术”,但已一字无存。现只就“弢园文录外编”、《弢园尺牍》等书,探讨其变法维新思想与心学的关系。
-
论王学的思想方法
-
作者:张家成 来源: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阳明 朱熹理学 思想方法 致良知 思想影响 主体 理学家 致知 涵义 陆九渊
-
描述:。本文通过对王阳明致良知学说的分析,从致知功夫、知行关系及认识的发展过程三方面阐述王阳明是如何在思想方法上做“兼综朱陆”的工夫的。
-
朱陆《太极图说》之辩的文化误区
-
作者:张俊相 来源: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太极图说》 周敦颐 《太极图》 陆九渊 道家 文化观 《无极图》 周濂溪 河上公 《宋元学案》
-
描述:家的,所以,《太极图说》“疑非周子所为。不然,或是其学未成时所作”,意即《太极图说》起码不能代表周敦颐的成熟思想。而朱氏则认为,周敦颐“不由师传,默契道体,建图属书,根极领要”,把“图”与“说”都看作是周敦颐的创造,视《太极图说》为周敦颐整个思想的纲要。由此,他否认文中有道家的东西。双方之辩,书信往复,训诂考证,“几近万言,亦可谓无余蕴矣”,但谁也没能说服谁。后之学者,“宗朱者诋陆”,“宗陆者诋朱”,遂成千古疑案。 其实,正如黄宗羲所说,朱陆“同植纲常,同扶名教,同宗孔孟”,于《太极图说》,“所争只在字义,先后之间,究竟无以大异也”。他们的政治伦理观是一致的,所争是无谓的。考这种无谓之争产生的根源,笔者认为,实基于双方都处在“儒与道不能相通”这一文化误区之中。正是这种僵化的思维模式,使他们陷入了“山重水复疑无...
-
吕祖谦、陈亮通讯考述
-
作者:周梦江 来源:温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陈亮 吕祖谦 吕氏 别集 吕东莱 朱熹 陈傅良 考述 陆九渊 学术思想
-
描述:”而吕祖谦也向陈亮面诵春秋末期郑国最有势力的贵族子皮(名虎)对子产所说的话:“虎帅(通率)以听,谁敢违子。”他们俩人来往书
-
吕祖谦的理学思想
-
作者:李明友 来源:浙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太极 吕祖谦 理学思想 圣人 陆九渊 北宋 书院 朱熹 本体论 学术风格
-
描述:和心本体论的矛盾。在认识论和修养论上,吕祖谦兼取朱、陆之长,既承认“明本心”为首要之任务,又强调“明心”要有个“集义工夫”,他主张“存养”与“体察”相结合。吕祖谦的理学思想充满调和折衷的特色
-
中国古代的书院
-
作者:李光辉 来源:百科知识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集贤殿书院 中国古代 白鹿洞书院 学术交流 陆九渊 教育组织形式 庐山国学 原则和方法 学术研究 明代书院
-
描述:书院是我国封建社会一种独特的教育组织形式。它是以私人办学为主、教学活动与学术研究相结合,并积聚有大量图书的教育机构。书院的名称始见于唐代。唐开元六年(公元718年)设丽正修书院,十三年改称集贤殿书院,置学士,掌校刊经籍、征集遗书、辨明章典,以备顾问应对。贞元
-
陆王“心学”的道德修养论
-
作者:陈平 来源:道德与文明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道德修养论 心学 理想人格 封建道德 王阳明 陆九渊 系统化 陆象山 规范约束 道德现象
-
描述:接的知识和手段,也不能单纯依凭政治军事措施,只从表面上清除“恶”,而是要使人们都真正从内心里树立起封建道德的权威,都自觉地以封建道德规范约束自己,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