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339)
报纸(169)
图书(20)
学位论文(9)
会议论文(4)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349)
地方文献 (165)
红色文化 (14)
宗教集要 (5)
地方风物 (5)
才乡教育 (2)
非遗保护 (1)
按年份分组
2014(70)
2013(28)
2012(44)
2005(15)
1999(13)
1998(7)
1984(9)
1982(7)
1981(3)
1961(1)
按来源分组
其它(26)
淮北晨刊(2)
革命烈士传通讯(1)
青少年日记(小学生版)(1)
学习导报(1)
上海文学(1)
都市快报(1)
商丘日报(1)
淮北日报(1)
今晚报(1)
民国书家世骏生平考
作者:张明  来源:中国书法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唐宋八大家”  生平  民国 
描述:江西南丰,人杰地灵,英才俊士,层出不穷,尤其是在文学上位居“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最引以为南丰人之骄傲。
刘绍棠的“打孩子论”
作者:暂无 来源:报刊文摘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1979年3月的一天,我到光明胡同拜访刘绍棠。当时他家已经坐着两位客人。一位是文学评论家蓝翎,一位是丛药汀。后来,浩然来了。不知道蓝翎以前和浩然见过面否,但他不客气地说起了对浩然小说的看法。他说《艳阳天》好,把看家的本领全拿出来了。但《金光大道》没金光,写一部就算了;《西沙儿女》散文不像散文,小说不
杜丽心态探析
作者:汤春华  来源:武汉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艺心理学  人物形象塑造  心理描写  汤显祖  《牡丹亭》 
描述:汤显祖《牡丹亭》中杜丽的形象之所以具有激动人心的艺术力量,不仅由于作品反映了她至深至切地追求自由爱情的行动,更是由于从她身上我们看到了那个时代青年女子的苦闷的内心世界。杜丽为情而生、为情而死
杜丽艺术形象的独特性
作者:刘靖安  来源: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丽  艺术形象  封建礼教  牡丹亭  汤显祖  爱情理想  追求自由  进步思想  明代  传奇 
描述:盛演不衰,同杜丽这个艺术形象的成功塑造是密切不可分割的。
刘绍棠的“打孩子论”
作者:刘孝存  来源:杂文月刊(选刊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刘绍棠  小说  光明  文学评论  散文  西沙  胡同  看家  京郊  看法 
描述:不像小说,人物是京
情女杜丽
作者:张红梅 张卫东  来源:中学生阅读(高中版)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丽  牡丹亭  爱情神话  汤显祖  柳梦梅  浪漫主义  梅花  爱情模式  女子  寻梦 
描述:“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杜丽者乎!梦其人即病,病即弥连,至手画形容,传于世而后死。死三年矣,复能溟莫中求得其所梦者而生。如丽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
论《牡丹亭》中的杜丽
作者:赵霞  来源:北京宣武红旗业余大学学报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杜丽  汤显祖  戏剧  封建礼教  封建伦理道德  叛逆者形象 
描述:明代汤显祖的《牡丹亭》是我国戏剧史上一部杰出的作品。它通过女主人公杜丽为情而死,又因情而生的浪漫主义情节,反抗束缚人的个性、扼杀人的正常感情和欲望的程朱理学,揭露了封建礼教的虚伪性和残酷性。它表现
难忘岁月:刘绍回忆录
作者:刘绍五  来源:沈阳出版社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难忘岁月:刘绍回忆录
周礼约编 卷至卷六
作者:暂无 年份:1906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周礼约编 卷至卷六
“泰山老” 之董绪忠
作者:暂无 来源:寿光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记者近日在侯镇采访时拜访了回家探亲的书法前辈、有“泰山老”之誉的董绪忠。董老已经77岁,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的他看上去精神矍铄,气质超然。 面对家乡记者采访,这个老人陷入到了深深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