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小小说形式的极至之美――楠印象
作者:暂无 来源:文艺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小小说已蓬勃发展20余年,对其存在的理由,应该无人置喙了。 不仅如此,它还以事实证明,由于参与小小说写作的人成千上万,遍布社会各界;小小说的阅读热潮持续升温,仍有方兴未艾之势,正带动着精短文学(故事叙述、哲理小品等)领时尚阅读之先,并拉长了相关文化产业链条,它所呈现出来的民间性的大众文化意义,使小小
澄海知县楠与冠山书院
作者:王锦书  来源:汕头特区晚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澄海第三任知县楠,字养斋,八闽名士,福建海澄(今福建龙海市)举人。明隆庆二年(1568)莅任澄海知县,楠莅澄后,首重文教,兴学育士。为人体恤里役,尊敬耆老。任职数年间开辟神山景区,创建冠山书院
王安石为何看好大奸臣
作者:暂无 来源:农村大众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为正面人物进行记述,绦做到了。 首先,京是个大度的人。“鲁公宇量迈古人,所共悉也”。元符年间的
宋朝谁能治国安邦?王安石说京可以
作者:暂无 来源:城市信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即便在外人眼中,京是大奸大恶之徒,儿子绦也要给出一个明确的说法,并且提供例证。 首先,京是个大度的人 。“鲁公宇量迈古人,所共悉也”。元符年间的某天,王公大臣们一起游湖览胜。凑齐以后,次第
杜甫诗兼琰风骨
作者:曾亚兰  来源:杜甫研究学刊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胡笳十八拍》    杜甫诗  《悲愤诗》  王安石  变化发展  赵次公  七歌  安史之乱  沈德潜 
描述:杜甫诗兼琰风骨曾亚兰杜甫博览群书,作诗善学古人,兼取众长,兼学众体,其诗千汇万状,熟古熟杜者自知其味。杜集中有不少骚体气韵,有些名篇力作兼具琰诗风骨,后世对此多有所识。杜甫师法琰,前人朱熹、钟
楠小小说作品研讨会在白洋淀举行
作者:暂无 来源:小小说选刊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楠小小说作品研讨会在白洋淀举行
楠谈小小说的想象
作者:谢志强  来源:小小说月刊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楠谈小小说的想象
从内部破坏王安石新政的
作者:刘一安  来源:开封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7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内部破坏  新政  司马光  革新派  大地主阶级  动势  马克思主义  叛徒 
描述:程,充分地证实了马克思主义的这条颠扑不破的真理。在阻挠、扼杀变法运动中,反动势力表现为两种形式:一种是如司马光之流,公开地、顽固地站在对立面,针锋相对地进行顽抗,直言不讳地宣称与新政“犹冰炭之不可共器,若寒暑之不可同时”。②凡是王安石提出的变法主张,一律攻击、否定。虽然他们也不惜无中生有、当面造谣,披上虚伪
我为京叹——京的为人与艺术浅析
作者:谢万泽  来源:中国钢笔书法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宋神宗  王安石变法  司马光  宰相  荣华富贵  宋徽宗  政治路线  排斥  重用 
描述:京这个名字,是在小学时看小人书《智取生辰纲》而得知的。书中的人物及故事情节大都已经忘却,但京是坏人以及梁山好汉是好人这一概念,至今记忆犹新。且非常佩服智多星吴用居然能模仿京笔迹,以假乱真
京“自述”:政治是一门艺术
作者:王觉溟  来源:美文(下半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司马光  政治    艺术  宣仁太后  北宋  宰相  自述  书法 
描述:京(1047—1126),字元长,北宋末年权相,书法造诣精深;其仕途生涯跌宕起伏,在宰相任上四起四落;工于权术、狡黠善变,搜尽天下膏脂以供君臣挥霍,最终导致北宋覆亡。我有一种预感。我即将死在这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