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60)
报纸(22)
学位论文(3)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82)
地方文献 (2)
地方风物 (1)
按年份分组
2012(6)
2011(3)
2008(4)
2006(3)
2004(5)
2002(5)
1997(5)
1996(2)
1989(4)
1987(1)
按来源分组
科技信息(2)
汽车与社会(1)
中外文化交流(1)
中州学刊(1)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1)
上海戏剧(1)
艺苑(1)
江淮文史(1)
美术研究(1)
艺术探索(1)
胡玉昆其人其画:兼谈胡玉昆与周亮工的交往
作者:吕晓  来源:收藏.拍卖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周亮工  交往  明末清初  《山水册》  中国美术  书画展  遗民  画家 
描述:到明末清初金陵画坛的研究,胡玉昆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画家
色彩斑斓的画卷
作者:陈酩  来源:大阅读:中学生综合文摘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色彩  画卷  《泊船瓜洲》  王安石  “绿”  诗人  画家  古诗 
描述:读古诗的时候,发现有些诗人不仅仅是诗人,更是一个画家,因为他们对于色彩的感悟常常毫不逊色于专业的画家 王安石一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泊船瓜洲》),由“绿”生出的一片春意盎然的景象,却是为了反衬
画家刘绍斌 用细节诠释山水的气韵
作者:暂无 来源:渤海早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江浩摄 《朝辞白帝彩云间》 《李白诗意》 《暮雨初收》 《山色空蒙雨亦奇》 《秋之韵》 刘绍斌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天津市河东区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天津市河东区政协书画院副院长,津门书画院画师,长城书画院高级画师。作品《雨后》入选第八届全国美展,作品《春雨》获中国职工艺
品行如竹挺且直――画家王烈素描
作者:暂无 来源:东营日报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品行如竹挺且直 ――画家王烈素描 李军 王烈先生是中国美术协会会员、山东画院高级画师、齐鲁书画研究 院研究员、中国书画函授大学淄博分校导师。他专攻花卉,兼习山水 ,尤以写意兰竹最为称著
试谈画家李公麟的生平及其创作
作者:周芜  来源:安徽史学通讯 年份:195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公麟  创作思想  作品  美术史  舒州  生平  苏东坡  西园雅集  王安石  白描 
描述:早在元丰元年就在龙眠山买过山田,以基以堂,后来他也就一直隐居在龙眠山,以绘画终其余年.第二、宋时舒州,今属潛山县,由此可见,当时的舒州,绝非现在的舒城,它应该是管理舒、桐、潛三县的州治.龙眠山是属于舒州
海内孤本 书画两绝 元代画家何澄的《归庄图卷》
作者:闫立群  来源:收藏家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元代  归庄  陶渊明  中国绘画史  持续发展  吉林省  柯九思  海内  题跋  博物院 
描述:元代是我国绘画持续发展和繁荣的时期,元代初年流传至今的绘画名作为数不多。现收藏于吉林省博物院的《归庄图卷》是目前国内仅存的一件元代画家何澄的传世珍本,它被中国绘画史专著列为元代著名画迹。这一绘画长卷
专访陈郁秀女士-谈她的画家父亲
作者:暂无 来源:美术共和国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专访陈郁秀女士-谈她的画家父亲
元代隐逸画家王蒙《青卞隐居图》研究
作者:贾峰 屈健  来源:美术观察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蒙  元代  创作背景  作品  黄鹤  明代  空间分割  皴法  评价  技法 
描述:图冠以"第一"的评价中.不难看出《青卞隐居图》在山水画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艺术价值。一、创作背景《青卞隐居图》作于元至正二十六年(即1366年)。那时,王蒙已是第二次隐居黄鹤山中.他一生都在隐逸与出仕之间做着思想斗争。在黄鹤山中隐居二十余年后,他又出
梦想的力量:记中国当代山水画家王益林
作者:王新念 贺为民  来源:华商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益  山水画家  中国当代  力量  梦想  兴趣爱好  艺术创作  创意 
描述:、永不言弃的梦想。
何中的生平与社会网络:入元以来江西士大夫群体研究管窥
作者:腰蓝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元代  何中  江西  士大夫  交游 
描述:弥补学术的空白。文章分为上下两篇。上篇又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考察何中的家族。何中出身抚州乐安宦族,代有显人,本部分着重考察其家庭成员并梳理出若干支谱系。第二部分则侧重研究何中本人,包括其生平、经历、出游情况(路线、地点)的考据。下篇主要研究何中的社会网络。何中的交游十分广泛,涉及名儒耆老、贵宦名绅、硕儒文豪和方外人士等多种类型。他们之间通过诗文唱和、鉴赏品评、抒情达意、游历山水、题诗作序,促进了元代初期江南文坛的发展和繁荣,丰富了当时的文化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