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珠玉词:诗意的生命之光
-
作者:陶尔夫 来源: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珠玉词》 “诗意” 晏殊 词人 《破阵子》 古诗词 季节变化 《蕙风词话》 欧阳修 内心活动
-
描述:“珠玉”就其形体而言,似乎接近渺小了,但因它有一种耀眼的光辉,结果却显得很大,并由此而引起世人的广泛瞩目。孟子说:“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孟子·尽心下》)晏殊《珠玉词》的性质就有些与此相近。晏殊只存词一百三十余首,几乎都是短小的令词,既没有关乎家...
-
安全不应是金钱与生命的博奕
-
作者:伊文 来源:安全与健康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安全生产 安全事故 矿难事故 安全管理 安全意识 侥幸心理
-
描述:因为频繁发生的矿难,在一些年份的某些时段,死亡在一些重点产煤区不再是什么重大事件。我们每年都可以在电视上看到几次声势浩大的“安全生产大检查”,以及对不合格的煤矿“坚决取缔”和对相
-
生命教育应是大学生的必修课
-
作者:林小红 来源:科技信息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生命教育 大学生 必修课 思想政治教育 生理发育 心理发展 生活节奏 独生子女
-
描述:印度伟大的诗人泰戈尔说:教育的目的是应当向人类传送生命气息.所以教育之育应当从尊重生命开始,使人性向善,使人胸襟开阔,是人类唤起自身美好的善根,何以为生只是教育的初级目的.为何而生才是教育的终极目标
-
论罗汝芳的生命之学
-
作者:郑晓江 罗伽禄 来源: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罗汝芳 求道 生生 仁者寿 生命之学
-
描述:罗汝芳之学以求道为核心,以安顿生命为目的,所以他把学问的生命修成了生命的学问,形成了独特的生命智慧,他通过仁者寿的观念而拥有了人生之方向与人间生活之准则。罗汝芳也因此成为了晚明儒家学者中的特异
-
也谈学校教育应是生命教育
-
作者:王海东 来源:中国校外教育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生命教育 学校教育 孩子
-
描述:在市场经济等方面的负面影响下,许多功利性的东西已经渗透到教育中来,许多学校为实现孩子父母望子成龙的心愿,罔顾孩子的健康发展,忽视了学校的教育功能。为此,本论文认为:学校教育应该回归教育的本来面目,"教"的同时不要忘记"育",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
论晏殊词的生命意识
-
作者:刘铸 来源:文学教育(中)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晏殊 生命意识 及时行乐
-
描述:晏殊词清丽淡雅,温蕴秀洁,但雅致里不乏闲愁,和婉中满是嗟叹。他愁人生无常,生命短暂,他叹离多会少,欢娱无多,处处透露出无可奈何的生命意识。
-
论社会进步的标准/李军著;杨炳勋指导精神劳动与人的本质初探
-
作者:霍福广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
描述:论社会进步的标准/李军著;杨炳勋指导精神劳动与人的本质初探
-
数学概念教学应是数学本质的教学:赏析“离散型随机变量”概念课
-
作者:林光来 谢尚志 来源:中学数学研究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随机变量和 离散型随机变量 概念课 试验结果 引导学生 随机试验 数学本质 教学过程 数学概念教学 函数概念
-
描述:,望与广大同仁交流学习.一、课例赏析1.揭示数学本质,发展思维能力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形式化是数学
-
点化生新的范例——王安石活用“绿”字的文化基础
-
作者:马国强 来源:语文知识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实现手段 化生 生活积累 终极目标 文学素养 生命 观照 春风 文化基础
-
描述:加,人们已然耳熟能详。但是,我们觉得还有另外两点是人们未能论及的。其一,检《临川集》,可知荆公写诗极爱用“绿”字,现
-
“般若”陈道荣
-
作者:徐刚 来源:人民文学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雁荡山 般若 温州人 普通话 祠堂 民族工业 喝茶 生命 老板 风雪
-
描述: 陈道荣是温州人里少有的高大伟岸,他不像大老板,他伸出厚实的手和你紧紧相握时,他是个老朋友,真正的老朋友,没有一点装腔作势,然后是递烟、喝茶,他说他喜欢聊天。陈道荣抽中华烟,喝的茶是毛尖,西装的料子是上等的,衬衣雪白,这会使人想起他的另外一面:风度翩翩,谈吐不俗。不过这仍然无法得出他是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