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261)
报纸(37)
图书(3)
学位论文(3)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59)
地方文献 (142)
宗教集要 (3)
按年份分组
2014(29)
2013(19)
2012(29)
2011(20)
2010(28)
2009(17)
2008(20)
2005(15)
2004(7)
1985(3)
按来源分组
四川戏剧(4)
艺海(2)
长城(2)
今日南国(1)
视野(1)
新青年(1)
读者(原创版)(1)
北方文学:下半月(1)
高等教育与学术研究(1)
中学教学参考(1)
纳兰性德、晏几道爱情词比较
作者:殷丽萍  来源:语文学刊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清朝  纳兰性德  晏几道  爱情  比较研究  词风  取材  立意  创作手法  感情基调 
描述:纳兰性德、晏几道爱情词比较
浅谈莎士比亚和汤显祖爱情戏剧创作的异同
作者:赵婷婷  来源:科技信息(学术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莎士比亚  莎士比亚  汤显祖  汤显祖  东西方文化  东西方文化  爱情主题  爱情主题 
描述:东方特色的.
婉约词人晏几道和秦观爱情观之比较
作者:唐婕 唐家彬  来源:教育学文摘杂志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本文试就两位词人的爱情词作初步的对比研究,从三部分分析其异同。一、通过数据分析指出晏几道、秦观的爱情词数量比例,及其各自特点;二、具体内容上的相似点和不同点;三、二人爱情词异同原因的分析
婚姻应是灵魂净化之地
作者:贺白丹  来源:深圳特区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灵魂净化  婚姻生活  爱情  教授  最高境界  市民文化  生活中  婚后  追求意识  深圳大学 
描述:婚姻应是灵魂净化之地
青春期性教育的原则应是真善美
作者:张崇玺  来源:山东教育科研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青春期性教育  中学生  道德教育  真善美  爱情  生殖系统  自然本能  性欲  每个人  解剖结构 
描述:即自然本能控制在善的轨道里。所谓美,则是在道德教育的基础上再前进一步,不仅要求性欲遵守道德的规范,而且要按照美的尺度,使性欲升华为高尚的爱情。性欲不等于爱情,经过道德教育而变得规范化了的性欲,仍旧
有情则生,无情则死:从《牡丹亭》的改编试论“情至观”对唐涤
作者:区文凤  来源:南国红豆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汤显祖  杜丽娘  柳梦梅  改编  情至  爱情  人性  明代  泰州学派 
描述:唐涤生改编明代汤显祖的《牡丹亭》为粤剧《牡丹亭惊梦》,是他一生创作的里程碑;因为自《牡丹亭惊梦》之后,他大部分的剧作都是以改编古典戏曲为主。而先前他为芳艳芬的新艳阳剧团编撰的《六月雪》(改编自明代叶宪祖、袁于令的《金锁记》),和为白雪
两个叛逆的灵魂:崔莺莺与杜丽娘人物形象比较
作者:钱荷娣  来源:电大教学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丽娘  《西厢记》  《牡丹亭》  人物形象  崔莺莺  封建礼教  张生  汤显祖  老夫人  爱情 
描述:中国文学史上,“雅”、“俗”对立现象无过于元明之初。在元代,“雅”、“俗”二线尚属平行发展阶段,散曲与杂剧互不相扰,各自分头发展,而如《西厢记》之影响,元散曲中却是绝无匹敌;到了明代以后,“雅”、“俗”形成了尖锐的地立,俗文学得到了突飞
同中见异,异中有同-试比较朱丽叶与杜丽娘的形象
作者:余三定  来源:岳阳师专学报 年份:198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丽娘  罗密欧与朱丽叶  异中有同  同中见异  女主人公  莎士比亚  古典戏剧  汤显祖  爱情  形象 
描述:、幸福的天伦,人们寻找、追求“情”就是为了寻找、追求美好和幸福,然而,为情而死,不是走到了美好和幸福的反面吗?尽管如此,她们还是要去追寻,她们宁
惊梦·离魂·再生
作者:石麟  来源: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莺莺  离魂  惊梦  爱情  张生  郑光祖  杜丽娘  王实甫  汤显祖  浪漫主义创作方法 
描述:性的胜利。 值得庆幸的是,《西厢记》的作者毕竟不愿意让莺莺的思想停留在这样一个水平上。他挥动着艺术的魔杖,又塑造了一个张生梦境中的莺莺。你看她不顾山遥路远,千辛万
东方戏剧史上的双璧——《沙恭达罗》与《牡丹亭》
作者:陈玉辉  来源:国外文学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东方戏剧  杜丽娘  女主人公  剧作家  沙恭达罗  柳梦梅  爱情  戏剧史  代表作 
描述:《沙恭达罗》与《牡丹亭》可以称得上是东方戏剧史上的双璧。前者产生于公元四至六世纪之间,乃古印度最伟大诗人和剧作家迦梨陀娑的代表作。它不仅是印度诗神王冠上的一颗明珠,也是世界文学史上享有盛誉的杰作。后者问世于十六世纪末叶,是我国明代著名剧作家汤显祖脍炙人口的扛鼎之作,也是世界戏剧史上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