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代龚廷贤的修德抗衰之道(三)
-
作者:周贻谋 来源:长寿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龚廷贤 抗衰 修德 明代 《寿世保元》 养生保健 外出赴宴 老年人
-
描述:龚廷贤所撰写的《寿世保元》共分七卷,其中卷四的《补益》与《老人》等篇,对摄生颐养更有精辟论述。在《老人》篇里,对老年人的养生保健做了专门论述。龚氏强调老者安之,认为老年人即使处理日
-
明代书籍价格考——中国历代书价考之二
-
作者:袁逸 来源:编辑之友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明代 价格 翻刻本 书价 明万历 我国古代 胡应麟 交易中心 书坊 刻印
-
描述:了较详尽的记述:“今海内书,凡聚之地有四:燕市也。金陵也。阊(?)也。临安也。”北京,“凡燕中书肆,多在大明门之古及礼部之外,及拱宸门之西。每会试举子,则书肆列于场前。每花朝后三日,则移于灯市。每朔望并下瀚五日,则徙于城隍庙中。灯市极东,城隍庙极西,皆日中贸易所也。灯市岁三日,城隍庙月
-
寻古问今系列之二 明代的“大跃退”
-
作者:李铁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社会经济文化 明代 中国古代历史 工商业经济 王安石变法 重农抑商 统治者 宋神宗
-
描述:中国古代历史上绝大多数统治者都重农抑商,但宋朝开国就对工商业经济十分重视,这也使宋代的社会经济文化获得了空前繁荣。宋神宗时任用王安石变法,将商业化社会的建设推向了高峰。
-
X明代龚廷贤的修德抗衰之道(四)
-
作者:周贻谋 来源:长寿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龚廷贤 抗衰 修德 明代 《寿世保元》 养生保健 延年
-
描述:在龚廷贤所撰写的《寿世保元》一书中,收录了一首《延年良箴》,这是专为劝诫人们如何注重养生保健以求延年益寿所写的箴言。文字较为通俗易懂,特抄录如下:四时顺摄,晨昏护持,可以延年。三光(日、月、星)知敬,雷雨知畏,可以延年。
-
后七子和明末文人的唐诗观——明代唐诗批评史研究之二
-
作者:朱易安 来源: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格调派 唐诗观 王世贞 盛唐诗歌 后七子 格调论 胡应麟 明代 李攀龙 诗歌风格
-
描述:因此,从唐诗批评史上看,后七子的唐诗观仍应算作明代格调派唐诗观发展时期的后一阶段。这一阶段孕育着格调派唐诗观的蜕变。(参阅拙作《明代格调派唐诗观的形成和发展》《上海师范大学学报》1991年第1期)
-
陆九渊心学诠释学思想研究
-
作者:彭启福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陆九渊 心学 心学诠释学 儒学
-
描述:心学诠释学思想的先声。就其具体影响而言,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孟子的“良心”说,是陆九渊“本心”说的思想源头,甚至作为陆学核心概念的“本心”一词也直接取之于孟子。(2)孟子的“居仁由义”说
-
取孟越韩,治道合—王安石政治改革思想研究
-
作者:赵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王安石 熙丰变法 儒学 道学
-
描述:自信有着深远的影响。这一结论揭示了道学的建立和发展过程,直接的推动力来自于熙宁变法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王安石作为关键人物,其影响力远远超过儒学和佛老思想交锋。研究方法上,一是注重过程和变迁,关键性
-
王安石与佛教关系研究
-
作者:邱海燕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王安石 佛教 佛学知识 儒学
-
描述:来看他与佛教的关系并非一句简单的界定所能描述的。所以笔者首先从王安石的佛教背景入手来分析王安石的佛教因缘、佛教态度、佛教知识,为了行文方便将其佛教态度分成三个时间段加以解构。清晰认识王安石的佛教态度,理清王安石与佛教之关系,正确认识王安石思想的佛儒关系,也是文章所旨。彻底解决上述问题非本文所能,若能为上述问题的解释乃至解决开辟一扇窗口,则不枉此作矣。
-
王安石对自我的体认
-
作者:李祥俊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自我 儒学
-
描述:王安石是北宋时期的著名思想家,他在主观上坚持经学和儒学,却强调个人的价值,要求以个人实体为中心来构建社会关系,而不同于儒家学派从社会关系中来定位人的观点,偏离了儒学核心的伦常观、价值观,违背了儒学
-
儒释之间:陆九渊哲学性质再认识
-
作者:王新莹 来源: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学 儒学 禅学 文化观
-
描述:陆九渊哲学性质问题是中国哲学史上颇具争议的问题之一。传统上对陆学性质的认识采取了非儒即佛的二分模式,但实质上陆学无论本体论、功夫论抑或境界观都流露出亦儒亦佛的倾向。捕捉这种倾向,在儒释之间诠释陆学,对于理解三教合流的思想史实和在当代全球化背景下树立正确的文化观都具有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