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欲“抑”先“扬” 凸显哀伤
作者:龚凤玲  来源:文理导航(上旬)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结局  构思  学生  神童  写法  喜剧  写作特色  文题  教学 
描述:教学《伤仲永》这一课时,就本文"先扬后抑"的写法,我与学生进行了深入的探讨,颇有收获。师:同学们,写作上"先抑后扬"的结局通常是喜剧,而"先扬后抑"的结局往往是悲剧。我们在写作文的时候一般
再回首,我心依旧
作者:徐芳  来源:教育家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青年骨干教师  教育工作者  工作岗位  教育理想  朴实  徐芳  教学  演绎 
描述:我有一个朴实的名字——徐芳,人如其名,我也是一个朴朴实实的教育工作者,一个在教学前沿已奋斗了二十个年头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在平凡而神圣的工作岗位上,我默默地耕耘着,用激情、挚爱和期望编织着教育理想,演绎着一个个寻常而又不失精彩的故事……
一样的背景 不一样的风景:例谈背景资料使用误区及对策
作者:蒋成云  来源:小学教学设计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背景资料  柳宗元  古诗词  学生学习  对策  小学语文教材  唐宋八大家  教学  王安石  理解 
描述:五年级下
论汤显祖之'梦剧'
作者:王建平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汤显祖  汤显祖  中国  中国  文学史  文学史  戏剧创作  戏剧创作  梦文学  梦文学  文艺心理学  文艺心理学 
描述:该文主要从文艺心理学的角度,立足于"梦文学"这一尚等开拓的研究领域,多方面探讨了汤显祖在戏剧创作中运用"梦幻"的原因,进而联系汤显祖"梦剧"的创作蓝本以及明代社会现实,深入分析了汤显祖"梦剧"在梦幻人物形象的塑造、梦幻内容的描写等方面的新颖性、深刻性.针对人?
从随俗到雅化:明清戏曲中"集句诗"的文学史意义
作者:杨经华  来源:飞天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明清戏曲  雅化  明清传奇  牡丹亭  长生殿  中国古典诗歌  明代戏曲  汤显祖  诗学  宋代 
描述:以来,集句一直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成为历代文人展示才华的诗体.
16世纪末至1949年澳门的华文旧体文学概述(上)
作者:郑炜明  来源:许昌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澳门文学  旧体文学  澳门诗  16世纪  屈大均  明末清初  汤显祖  文学史  1949年  康熙年间 
描述:16世纪末至1949年澳门的华文旧体文学概述(上)[澳门]郑炜明第一节明末清初的澳门文学澳门文学,其实必须从明代中叶葡萄牙来澳之后讲起。据我们现在搜集到的资料来看,明季澳门,已不乏名家作品,这点也可说是颇为出乎人们意料之外的。最早在澳门文学名作之林出...
苏轼与苏辙嘉祐年间赠笞诗简论
作者:王连儒  来源: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赠答诗  苏轼  现实生活  苏辙  任职期间  王安石  诗歌创作  诗歌形式  文学史  商州 
描述:治的不满,但其主要的部分,还是叙说友情,应酬答对之类,属文人诗歌创作中较为闲适的部分。并且,赠答的彼此双方,或朋友,或君臣,象东坡与子由兄弟间以诗赠答的实在是
批评家与生活
作者:汪浙成  来源:上海文学 年份:196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贺  生活实际  艺术技巧  思想内容  王安石  文艺作品  临危不惧  文学史  边疆  战争 
描述:分逼真生动,形象鲜明,色彩浓艳。
爱的最高境界是一种淡淡的忧伤——读柳如是的《金明池·咏寒柳》
作者:周月亮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陈子龙  最高境界  政治文化  钱谦益  盛泽镇  汤显祖  文学史  《牡丹亭》  生命质量  李师师 
描述:名臣投降,名妓抗战,宋有李师师,明有柳如是。剔除许多荒诞不经的传说,柳如是依然是晚明一大景观。 她生于1618年,死于1664年,本姓杨,名爱,字蘼芜。离开陈子龙后改姓柳,名隐,字如是,号河东君。吴江(今属江苏)人,一说嘉兴人。为吴江盛泽镇归家院名妓。
崔莺莺与杜丽娘
作者:王德亚  来源: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丽娘  崔莺莺  《西厢记》  《牡丹亭》  汤显祖  爱情题材  文学史  王实甫  杂剧  作品 
描述: 在中国文学史上,《西厢记》和《牡丹亭》是两部成就很高的作品。“新杂剧,旧传奇,《西厢记》,天下夺魁”。就其爱情题材而言,自《西厢出后,仿作者不少,三百年间,能与之匹敌者却无。只有到了明末,汤显祖创作了《牡丹亭》后,人们才认为“杜丽娘一剧,上薄风骚,下夺屈宋,可与王实甫交胜”。又说“汤义仍《牡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