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校应是一棵常青藤
-
作者:杜素华 来源:内蒙古教育(综合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常青藤,是一种十分美好的植物,象征着活力与希望,保持着醉人的绿色和生命的跃动。我常常想,学校就应该像常青藤一样充满活力和希望,孕育无限的生机,永远保持着童真般的绿色。教育的理想与智慧,就像那阳光和
-
“国学”的演变
-
作者:暂无 来源:机械管理开发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演变 梁启超 周礼 小学 学校
-
描述:启超写信给黄遵宪提议创办《国学报》,“以保国粹为主义”,使用了“国学”一名。
-
学生不应是教育的对象,而是服务对象
-
作者:关飞 陈燕丽 来源:看世界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服务对象 教育 学生 孩子 学校
-
描述:。所以,我们现在的教育和学术环境我觉得是相当恶劣的一件事情。” “第二,我们的学校官僚化。学校不是教育家、学问家在治理,而是官员在治理。学校里面的很多领导我觉得很官僚,很多真正的学问家、教育家被边缘化
-
“进校园”不应是一阵风
-
作者:张秀红 来源:教育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校园 文化项目 应试教育 学校 雷声
-
描述:近些年来,各类试图打开学校大门的传统文化项目繁多,不过绝大多数“进校园”活动往往都是“雷声大雨点小”。只要应试教育不改,各种“进校园”的项目都不可避免地带着功利的色彩,与初衷相去甚远。
-
浅谈沈凤喜的化装造型
-
作者:凌航 来源:黄梅戏艺术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沈凤喜 化装造型 空间想象力 啼笑姻缘 色彩运用 设计人员 人物心理 心理学 设计工作 爱情象征
-
描述:心理学.在本文中,我想浅谈一下我是怎样在安徽省黄梅戏剧院一团演出的《啼笑姻缘》中为女主角沈凤
-
走出牡丹亭-汤显祖和他的世界
-
作者:徐保卫 来源:艺术百家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牡丹亭 自恋情结 杜丽娘 艺术天才 人格 戏剧创作 心理学 《牡丹亭》 梦境描写
-
描述:如果赞赏并研究汤显祖的艺术天才,而不把他身上乍看起来似乎与他的戏剧无关的某些因素(包括那些明显属于病态的成份)统统包括进去,那么所作论断就会显得不够准确,不够全面。从纯粹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汤显祖
-
注王安石词札记
-
作者:吴宗海 来源:江海学刊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词 钱钟书 《庄子》 菩萨蛮 宋词纪事 南京师范大学 心理学 望江南 全宋词 无名氏
-
描述:注王安石词札记
-
王阳明的心学与美学合论
-
作者:安民 来源: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阳明 美学思想 心学 中国传统美学 陈白沙 心理学 心理美学 陆九渊 《传习录》 人格美
-
描述:;接受孟子及禅学的影响;大兴于宋、明;以宋·陆象山、明·王阳明为其代表。王阳明‘心学’的特色是以心为宇宙的本体,以心为一身之主宰:“众理众德皆摄归于心;做人、立身、处事的工夫,当求诸心。”所以他说:“圣人之学,心学也。尧、舜、禹、之相授曰:‘人心惟危,道心唯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详见《尚书》)此心学之源也。”[《传习录》(上)]早于王阳明之前的明代陈白沙(1428—1500)说:“为学当求诸心,必得所谓‘虚明静一’为之主。徐(从容地)取古人紧要文字读之,庶能有所契合,不为影响依附,以陷于徇外自欺之弊。此‘心学’法门也。”(《白沙集》)陈白沙所说的:“为学当求诸心义,得应明静一为之主”,这是宋明心学的做圣之功,而达到人格美的高度修养。“当求诸心,虚明静一”这八字,是陈白沙与王阳明的心学要领,这里明显地有着禅学之烙...
-
行骗者的诡计
-
作者:王智慧 来源:心理与健康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心理咨询 硕士学位课程 研究方向 心理学 汽车 黄希庭 去重 重庆 雪花 藏民
-
描述:今 年春节前,我乘汽车去重 庆西师接受心理学专家黄希庭教授的心理咨询研究方向硕士学位课程面授,路上的奇遇却发人深省。 去重庆时天气还很冷,天上飘着雪花,但我乘坐的汽车里没有一丝寒意。虽然汽车上
-
皮亚杰应是三项图式论者
-
作者:程利国 来源:心理学报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皮亚杰 图式论 发生认识论 图式系统 哲学理论问题 相互作用 马克思主义反映论 动力机制 主体活动 心理学
-
描述:没有违背马克思主义反映论的基本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