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
(216)
报纸
(75)
图书
(6)
学位论文
(4)
会议论文
(3)
按栏目分组
地方文献
(151)
历史名人
(150)
宗教集要
(2)
非遗保护
(1)
按年份分组
2013
(19)
2012
(28)
2011
(24)
2010
(25)
2009
(27)
1999
(11)
1998
(5)
1996
(9)
1995
(7)
1982
(4)
按来源分组
语文教学通讯
(2)
河南大学出版社
(1)
海内与海外
(1)
长城
(1)
满分作文:高中版
(1)
世界图书出版西安公司
(1)
理论界
(1)
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
上海佛教
(1)
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
相关搜索词
圆融
禅宗
儒道冲突
圆融旷达
高等学校
士子
法律效力
天下奇才
唐史
徐朔方
音乐史
钢琴
唐六典
古代政治
法律
校文
四六文
外部世界
太常寺
唐人
周礼
前缘
崔莺莺
总体风格
姑娘
传奇剧
人性
作品
《牡丹亭》
首页
>
根据【检索词:典丽圆融】搜索到相关结果
150
条
谈《牡丹亭》中的杜
丽
娘
作者:
范有盛
来源: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1988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
丽
娘
杜
丽
娘
封建礼教
封建礼教
牡丹亭
牡丹亭
幸福生活
幸福生活
爱情生活
爱情生活
汤显祖
汤显祖
理想爱情
理想爱情
追求自由
追求自由
柳梦梅
柳梦梅
明代
明代
描述:
》、深刻的主题思想主要是通过女主人公杜
丽
娘这一成功的艺术形象表现的。
关于
丽
泽书院和黄希声先生
作者:
黄春生
来源:
白沙侨刊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描述:
关于
丽
泽书院和黄希声先生
浅析杜
丽
娘与汤显祖的“至情”观
作者:
石磊
来源:
西江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
丽
娘
至情
人性
追求
描述:
因而这一形象也具有了永恒的生命力.
汤显祖对《杜
丽
娘记》的创造性改编
作者:
江巨荣
来源:
剧作家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小说改编
汤显祖
杜
丽
娘
创造性
《牡丹亭》
作者
戏剧
剧作
描述:
一、汤显祖发现《杜
丽
娘记》的戏剧价值 汤显祖的《牡丹亭》是据前人小说改编的。作者在题词中说:“传杜太守事者,仿佛晋武都守李仲文、广州冯孝将儿女事。予稍为更而演之。至于杜守收拷柳生,亦如汉雎阳王收拷
至情--杜
丽
娘生死不渝的幸福观
作者:
李赛
来源:
科教导刊(电子版)(上旬)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至情
杜
丽
娘
幸福观
描述:
《牡丹亭》是明代戏剧家汤显祖著名的浪漫主义传奇杰作,他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勇敢独立的女性人物,杜
丽
娘是“情”的化身,是汤显祖至情观的典型人物,汤显祖着意刻画杜
丽
娘的形象,是为了突出以情抗理,批判理学
至情:杜
丽
娘生死不渝的幸福观
作者:
李赛
来源:
科教导刊(电子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至情
杜
丽
娘
幸福观
描述:
《牡丹亭》是明代戏剧家汤显祖著名的浪漫主义传奇杰作,他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勇敢独立的女性人物,杜
丽
娘是“情”的化身,是汤显祖至情观的典型人物,汤显祖着意刻画杜
丽
娘的形象,是为了突出以情抗理,批判理学
爱米
丽
与杜
丽
娘之比较——兼谈福克纳和汤显祖思想的统一性
作者:
安鲜红
刘开田
来源: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爱米
丽
杜
丽
娘
比较
描述:
主要比较分析福克纳的小说《纪念爱米
丽
的一朵玫瑰花》和汤显祖的戏剧《牡丹亭》 ,在对作品中的两位女性爱米
丽
与杜
丽
娘作简要分析的基础上 ,从个体与社会的角度 ,探讨了她们不同命运结局的原因 ,以及由此
未逃出“牢笼”的杜
丽
娘:从女性视角解析杜
丽
娘形象
作者:
马洪波
来源:
美与时代(下)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
丽
娘
女性视角
汤显祖
女性命运
封建礼教
牡丹亭
男权社会
女性意识
自然本性
程朱理学
描述:
被称为汤显祖以"情"抗"理"杰作的《牡丹亭》,不过是汤显祖为女人设计的一个梦。杜
丽
娘由人成鬼、演绎人鬼情、由鬼成人的种种经历,是女性争取自由身份与话语权利之艰辛的见证,她一直没有逃出男权社会的"牢笼"。
王英安张
丽
萍:实有人口数据整合与应用研究
作者:
王英安
张丽萍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实有人口
信息化
数据整合
社会管理
公共服务
描述:
多个部门,数据共享水平不高,重复建设问题突出,利用效率相对低下。针对这一现状,在多年研究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一个相对完整的国家实有人口数据整合与应用方案,通过政府部门业务系统之间的人口数据共享、交换和整合,不仅可以提供实时、完整、准确的人口信息,也能提高人口数据的使用效率和应用领域。通过对现有系统的优化、整合与改造,可以用较低的经费投入,实现实有人口的动态管理,提升社会管理和服务的效率和水平,支撑公共安全体系建设,亦可以支持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的管理与服务工作。
多重肉身─《牡丹亭》杜
丽
娘的女体论述
作者:
韩巧玲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汤显祖
湯顯祖
杜
丽
娘
杜麗娘
梅洛庞蒂
梅洛龐蒂
身体
身體
知觉
知覺
描述:
的必然過程。本研究則欲重新回顧湯顯祖「情至論」的觀點,以現象學家梅洛—龐蒂(Maurice Merleau–Ponty,1908–1961)的知覺身體理論架構起論文的主要脈絡,論述杜麗娘杜麗娘在夢裡和身為鬼魂時,皆以虛而不存的狀態,得以開放她的身體,滿足其自身的情欲。杜麗娘的身體時虛時實,看似自由地在平面立體間流動,以及在時間河裡游走,實際卻掙扎淹溺在一個身體開放與身體封閉的矛盾裡,這正是「情至」論推展至極致,身體與自然、禮教對話中必然導出的兩難:當自然的身體傾向於開放,禮教的身體卻不容如此。現實界中石道姑封閉的身體、杜麗娘傷春而死的身體、還魂之後堅持守節的身體皆可為證,只能以夢魂之體、畫魂之體、鬼魂之體滿足其天然欲望。而就表演層面來看,杜麗娘面對身體開放與封閉的兩難,在實際演出時,演員實存的身體詮釋起劇本中夢裡、鬼界不存在的身體,現實與虛構的對比,更突顯了在文本和表演的現實界中杜麗娘肉身虛實的弔詭與矛盾。本文受到梅洛—龐蒂知覺現象哲學體系中的「身體/主體」(I–body)以及「互為主體」(inter–subjectivity)的啟發,欲進一步地論證,相較於處於封閉狀態的實存肉身,杜麗娘在夢中、畫中與鬼界中的身體是一種從現實界中遁逃的方式,才得以開放、與周遭世界互為主體、相互辯證,反而才是一個真正擁有身體/主體的杜麗娘。
首页
上一页
3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