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论王安石诗学韩愈与宋诗的自成面目
作者:谷曙光  来源: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论王安石诗学韩愈与宋诗的自成面目
汤显祖与曹雪芹两大诗学范畴考释
作者:潘海军  来源:临沂大学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唯情论  汤显祖  曹雪芹  杜丽娘  林黛玉 
描述:了两位作家对人类生存本质的思考.汤显祖以“梦”为“情”作铺垫,对生命存在予以本体现照.曹雪芹以“梦”为观相模式,生发出强烈的忧患意识,彰显了对存在真理的认知.
论王安石诗学韩愈与宋诗的自成面目
作者:谷曙光  来源: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韩愈  宋诗  以文为诗 
描述:新意奠定了基础,而且对宋调面貌特质的彰显有相当影响,最终助成了宋诗的自成面目,对北宋一代诗学的发展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
李觏对中国传统哲学“道”范畴的继承和发展
作者:顾厚顺 吴小龙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李觏  “道”范畴  继承和发展 
描述:李觏“道”范畴的阐述是对中国传统哲学的继承和发展,其内涵主要表现在:把“道”看成是自然规律和道德规律;是常与权的统一;是一与不一的统一;是无不至,无不通。
李觏对中国传统哲学“道”范畴的继承和发展
作者:顾厚顺 吴小龙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李觏  “道”范畴  继承和发展 
描述:李觏“道”范畴的阐述是对中国传统哲学的继承和发展,其内涵主要表现在:把“道”看成是自然规律和道德规律;是常与权的统一;是一与不一的统一;是无不至,无不通。
李觏对中国传统哲学“道”范畴的继承和发展
作者:顾厚顺 吴小龙  来源: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觏  “道”范畴  继承和发展 
描述:李觏“道”范畴的阐述是对中国传统哲学的继承和发展 ,其内涵主要表现在 :把“道”看成是自然规律和道德规律 ;是常与权的统一 ;是一与不一的统一 ;是无不至 ,无不通。
提高教师素质的途径应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结合——中国传统
作者:刘兆伟 杨永波  来源:辽宁教育研究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教师素质  现代文明  途径 
描述:提高教师素质的途径应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结合——中国传统
从王骥德到李渔:中国传统戏剧理论的一条主线
作者:王爱平  来源: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传统戏剧理论  汤显祖  沈璟  王骥德  李渔 
描述:面的问题,进一步提高和完善了中国传统戏剧理论,使之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引礼入法”的历史脉络
作者:刘旭  来源:经济视角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周礼  法律文化  传承 
描述:几千年来的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其核心特征“礼法结合”,成为中华法系的代名词,深刻影响了后世中国法律文化发展,同时也对处于儒家文化圈的东南亚诸国有引导作用.所以对引礼入法、礼法结合的历史脉络进行分析
宏斯“三义” 以兴诗学:读《赋比兴与中国诗学研究》
作者:普慧  来源: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诗学研究  赋比兴  《毛诗大序》  中国  “六诗”  《周礼》  先秦文献  发展演变 
描述:的核心概念。故源头的迷失与其支派的显著地位形成了极为明显的反差,此其二;对于来历不明的赋、比、兴,历代学者却倾注了极大的热情,无论从《诗经》学,还是从中国诗学的角度,对这一组概念的研究自汉代以来几乎从未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