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登高拨云与移景换步
作者:管青春 尹品芳  来源:江西教育:教学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登高  《题西林壁》  王安石  飞来峰  诗人  苏轼  感受 
描述:王安石与苏轼这两位宋代大诗人,登山游览时有着自己不同的感受,但都写下了流传千古的至理名句。吟咏着这两位诗人写的《登飞来峰》与《题西林壁》,我顿觉视觉敞亮,深受启迪。
“出人头地”的典故
作者:闻史  来源:共产党员:下半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出人头地  典故  北宋文学  欧阳修  苏轼  华丽  曾巩 
描述:苏轼在京城会考时,主审官是北宋文学名家欧阳修。他在审批卷子时被苏轼华丽绝赞的文风所倾倒。为防徇私。那时的考卷均为无记名式。所以,欧阳修虽然很想,最选这篇文章为第一,但他觉得此文很像门生曾巩所写,怕
秉大义而疏小节
作者:朱国勇  来源:政府法制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大义  王安石  自然规律  苏轼  明月   
描述:毫.把这两句诗改为:明月当空照,黄犬卧花荫。这改得还真精当,苏轼看笔墨淋漓的这几个大字,心中得意,把笔一扔,扬长而去。
清代两淮盐官文学活动研究:以曹寅、卢见曾、曾燠为例
作者:王万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曹寅  卢见曾  曾燠  文学活动  原因  影响 
描述:前后相继,文脉相承,对清代扬州文化的繁荣和兴盛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分四个章节对清代两淮盐官在扬文学活动进行一个点面结合的深入研究。 第一章,对两淮盐政及清代两淮盐官在扬文学活动
缘自林荫路上的一次邂逅,四川人何中俊展开了廿年的文学“寻香
作者:暂无 来源:中山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生活在一冬无雪的岭南小城,何中俊最怀念的是故乡飘飘洒洒的大雪。 二十年前,一条蓊郁茏翠、清香扑面的老街让何中俊对中山一见钟情,从此展开一段"寻香之旅",全方位多角度地品味中山独有而丰富的香味。记者吴飞雄摄 二十年前,何中俊从故乡四川阆中来到中山打工,在富华酒店一下车,潮湿的空气里清芬之
“指尖传递,红色记忆”手机文学征文颁奖典礼举行娄底黄鹤诗歌
作者:暂无 来源:湖南工人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综合 由中国作家协会、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共同主办,中国作家出版集团与中国移动手机阅读基地共同协办的 “指尖传递,红色记忆”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手机文学征文活动, 9月1日正式落幕
李浩:文学中的转型作家中的取暖赵枫莲
作者:暂无 来源:沧州晚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李浩是沧州人,这是我们众所周知的。现在担任河北作协《长城》杂志副主编的他,很愿意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沧州、喜欢沧州。可以说,李浩在担任这一工作后,对家乡的感情比以前更加深厚。 他对家乡的记者们说:“在活动报道的当天下午,我就向好多外地朋友介绍沧州,希望沧州能得到他们的认可。”而他本人,每次回到家乡,
官员不应是“老板” 官场文学第一人王跃文做客南都公众论坛,
作者:暂无 来源:南方都市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官员不应是“老板” 官场文学第一人王跃文做客南都公众论坛,
打工文学应是 一面精神旗帜 《文艺报》副总编辑张陵与宝安部
作者:左永霞  来源:宝安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打工文学应是 一面精神旗帜 《文艺报》副总编辑张陵与宝安部
作品的历史意识与作家的文学观念:评长篇小说《汴京梦断》(第
作者:王畅  来源:渤海学刊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文学观念  历史意识  历史题材  长篇小说  作家  司马光  文学作品  当代意识  小说创作 
描述:《汴京梦断》(第一部)是近些年来我国历史题材小说创作的一部力作.这部作品的成功,在于它并不是按照作家的某种文学观念,去筛选历史生活,甚至改造历史真实,以适应作家文学观念中的某种所谓“当代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