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世纪壮举,汤显祖《牡丹亭》再现“庐山真面目”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戏剧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汤显祖  上海昆剧团  艺术节  戏剧演出  舞台美术设计  折子戏  曲谱  现代戏剧  园林式 
描述:世纪壮举,汤显祖《牡丹亭》再现“庐山真面目”上海昆剧团将推出演出20小时的全本《牡丹亭》本刊讯5月,上海昆剧团将推出大型明代汤显祖的古典名著《牡丹亭》同观众见面。据悉,这场演出历时20个小时,分6个
中西剧坛的双璧:试析《牡丹亭》和《罗密欧与朱丽叶》
作者:陈荣霞  来源:戏曲艺术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罗密欧与朱丽叶》  汤显祖  杜丽娘  哲学思想  莎士比亚  文化品格  个性解放  文艺复兴时期  悲剧 
描述:十六世纪,世界文坛上升起了两颗璀璨的巨星,一个是中国的汤显祖,一个是英国的莎士比亚.前者于1598年牡丹亭》,后者于1594年写《罗密欧与朱丽叶》,这是人类文学史上两部不朽的爱情精品,是雄霸中西
高情传唱牡丹亭,纵使西厢亦减价
作者:黄幼珍  来源:社会科学(兰州)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减价  汤显祖  “隐”  归隐 
描述:地同时映照在《牡丹亭》之上?更直切地说,汤显祖为何自谓高情?为何有此高情?何谓高情?高情何在?本文不鄙浅陋,见诸同好。
牡丹亭·劝农》与《南柯记·风谣》的同异
作者:万斌生  来源: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汤显祖  《劝农》  《劝农》  《风谣》  《风谣》 
描述:牡丹亭·劝农》和《南柯记·风谣》的共同点,在于它们都是汤显祖政治理想的艺术寄托,其人物形象,则是他从政实践的形象写照;两折戏的不同点,在于艺术手法各有特色,虚实繁略,相映生辉。
回到独立个体的自身存在:《牡丹亭还魂记》新论
作者:张福海  来源:戏剧艺术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还魂记》  戏剧评论  汤显祖  个体意识  主体性痛苦  人物形象塑造 
描述:面上探讨《牡丹亭》的思想性及其社会意义,而作为戏剧的即在
生命激情的绚丽虹彩:汤显祖和他的《牡丹亭
作者:朱鸿  来源:龙岩师专学报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牡丹亭  封建礼教  生命激情  杜丽娘  程朱理学  柳梦梅  理想世界  泰州学派  封建社会 
描述:“冷雨幽窗不可听,挑灯闲看牡丹亭。人间亦有痴于我,伤心岂独是小青。”这是婚姻不幸的冯小青引杜丽娘为情痴同道,在弥留之际写下的生命绝唱。①伤心岂独是小青。十七岁的娄江女子俞二娘,因《牡丹亭》而伤感身世
牡丹亭》与《红楼梦》——一次跨越体裁和时间界限的比较研究
作者:姚莽  来源:戏剧杂志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红楼梦》  牡丹亭  汤显祖  杜丽娘  贾宝玉  曹雪芹  艺术形象  比较研究  艺术方法  林黛玉 
描述:牡丹亭》与《红楼梦》———一次跨越体裁和时间界限的比较研究所取得的认识姚莽在现代的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中,把《红楼梦》誉为“现实主义”的典范,而把《牡丹亭》誉为“浪漫主义”的杰作。其实,这两部作品
爱魂与情鬼──《死后》与《牡丹亭》比较谈
作者:赵秋长 赵建国  来源:世界文化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杜丽娘  魔幻现实主义  汤显祖  屠格涅夫  意识流小说  柳梦梅  爱情  凯莱  封建礼教 
描述:爱魂与情鬼──《死后》与《牡丹亭》比较谈赵秋长,赵建国1598年汤显祖在他的传奇《牡丹亭》的作者题词中说:“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情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
我为汤显祖招魂--从昆曲影片《牡丹亭》说起
作者:陈垦  来源:大众电影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我为汤显祖招魂--从昆曲影片《牡丹亭》说起
牡丹亭》中汤显祖的政治潜意识解读
作者:王东 李晓磊  来源:电影评介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爱情  爱情  政治  政治  潜意识  潜意识  阿尼玛  阿尼玛 
描述:在《牡丹亭》的爱情内容表征下,体现着汤显祖的政治潜意识情怀。杜丽娘是汤显祖潜意识中的“阿尼玛”,她叹无良配的伤春感怀与汤显祖年华空掷的不遇感恨相一致,对封建贞节观念的悖逆反抗也与汤显祖对儒家忠君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