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北宋扬州诗人王令的七古
-
作者:王锡九 来源:扬州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以文为诗 诗歌创作 钱钟书 王安石 欧阳修 扬州 宋代 古歌谣 特色 李贺
-
描述:“卓荦可骇”,“非安石所能及”。王令的诗歌创作,在气度上与唐代韩、孟,宋代欧阳修、苏舜钦、梅尧臣相同。他在《还东野诗》里云:“吾于古人少所同,唯识韩家十八翁。”所以钱钟书先生说:“王逢原作诗
-
北宋新学与理学为学次第的差异
-
作者:肖永明 来源:漳州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论语》 《春秋》 为学次第 《周礼》 《易》学 《诗》 《孟子》 《大学》 《书》
-
描述:新学与理学学者都强调通过对儒家经典的训解与研究,来体会圣贤深意。但他们对诸经的重视程度和研习次序互有差异,即新学学者强导调由用及体而理学学者则强调由体达用。
-
北宋中期儒学复兴运动的兴起及其特点
-
作者:刘复生 来源: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北宋中期 儒学复兴 中国封建社会 北宋时期 过渡时期 唐宋 欧阳修 《春秋》 《四库提要》 王安石
-
描述: 一、中国社会在唐宋之际的剧变 以唐代中叶安史之乱为标记,中国社会处于急遽的变化之中。这种变化大约经历了二三百年之久,在北宋时期完全定型,从而呈现出新的社会面貌。如果把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划分为
-
北宋前期方田均税考
-
作者:李裕民 来源:晋阳学刊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北宋前期 宋会要辑稿 欧阳修 赋税 税法 食货 税赋 王安石 具体措施 五代十国
-
描述:元元年七月十五日臣寮上言:税赋自五季以来,有逃亡倚阁业尽税存者.有典吏笔误年深至以簿头虚有管额者,有他处送纳误发文钞于别县未能画时尽数勾销者……”同书食货一二之一:“淳化四年(993年)三月诏:户口
-
北宋3位政治家医学教育思想述评
-
作者:郑兰英 来源:福建中医学院学报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医学教育思想 王安石 医学人才 范仲淹 政治家 医学道德 《苏沈良方》 北宋政治 “三舍法” 述评
-
描述:育的思想正是这种政治伦理观决定了他官办医学教育的思想。范仲淹所处的时代是宋代由盛转衰,在外宋与夏、辽的关系紧张,在内士兵哗变、农民起义、阶级矛盾尖锐、民间缺医少药现象严重的时期。为实现其“达则济世利民”的理想,范仲淹推出“庆历新政”的第2年就提出了官办医学教育的主张。不久,中央的官办医学教育机构“太医局”便在京都开封成立。在此之前,太医署和翰林医官院医生主要来源于民间征辟和荐举,再到中央考核,这远远不能满足社会需要。“太医局”成立后,当年就招到诸科学生80余人,为中央翰林医官院等医疗机构提供了稳定可靠的医生来源。1.2 “不为良相,则为良医”的医学教育价值论宋以前医生的地位比较低下,韩愈在师说中曾有“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耻”之说。到了宋代,儒学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在这种哲学文化背景中,范仲淹在“先忧后乐”的...
-
濂溪易学与北宋中期的政治改革
-
作者:萧汉明 来源:中国哲学史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周敦颐 庆历新政 王安石 北宋中期 《太极图》 “诚” 熙宁变法 《易说》 学术思想 “太极”
-
描述:想的正确评价,而且关系到宋代
-
北宋中期三衢文人集团及其诗歌创作
-
作者:浙人 来源: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人集团 诗歌创作 北宋中期 苏轼 王安石 苏辙 经济文化 赵湘 文坛 白体
-
描述: 晚唐五代,中原战乱,经济文化中心南移;衢州(以境内有三衢山而得各)一带位于浙西,地当三衢八闽交通要道,经济文化也日渐发达,衍至宋初,已显繁荣。就文学而言:有宋一代,三衢文人迭出,蔚为文化之邦;北宋
-
北宋走出“积贫积弱”的困境
-
作者:赵云旗 来源:经济研究参考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北宋王朝 积贫积弱 财政改革 封建王朝 综合国力 内忧外患 宋神宗 王安石
-
描述:北宋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个积贫积弱的封建王朝,其财政长期入不敷出,严重影响了综合国力,使北宋王朝始终处于内忧外患之中。宋神宗为了探索图强之路,重用王安石进行财政改革,从此经历了一系列的艰难曲折。改革
-
世上人梦回时心自忖:评《邯郸记》
-
作者:邹自振 来源:闽江学院学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汤显祖 《邯郸记》 《邯郸记》 梦境 梦境 暴露 暴露 鞭笞 鞭笞
-
描述:明时代的官场现形记。
-
读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
作者:暂无 来源:石狮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高深
王安石在这篇游记中说,有一次他同庐陵的萧君圭、长乐的王回、四弟安国、七弟安上,一起去游褒禅山的石洞,洞特别深,洞内黑暗且寒冷,问这洞究竟有多深,据说以前到这石洞旅游的人,都没有走到尽头,被称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