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汤显祖与唐代文学
-
作者:赵山林 来源:文史哲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汤显祖 唐代文学 唐代文学 牡丹亭 牡丹亭
-
描述:唐七言律绝重视语言的工致婉丽。汤显祖对唐代文学极为熟悉和喜爱,他写作《牡丹亭》时有意在以上四个方面继承借鉴唐代文学,从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
-
解读汤显祖的“至情观”
-
作者:易新香 来源: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汤显祖 至情观 至情观 牡丹亭 牡丹亭
-
描述:"情"是汤显祖文学思想的核心,而"至情"是其追求的有情人生的最高境界,也是贯穿于汤显祖整个艺术世界的灵魂。《牡丹亭》是汤显祖"至情观"的最好演绎,其贯通于生死虚实之间的"至情"呼唤着精神的自由和个性
-
聚学轩丛书 第4集 周易倚数录附卷 周礼补注 第1卷
-
作者:暂无 来源: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图书
-
描述:聚学轩丛书 第4集 周易倚数录附卷 周礼补注 第1卷
-
代表委员议政录 李纪恒代表:建议制定农田水利法
-
作者:暂无 来源:新闻晚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据新华社电
“总理的报告情洒三农,特别是对水利建设提出了不少新政策。”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委副书记李纪恒6日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说,从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到政府工作报告,对水利建设高度重视,标志着水利建设的又一个春天到来。他建议加快制定农田水利法,破解“多龙治水”的困局,推动农田水利科学建设和可持续
-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广州绿色转型镜鉴录:关注国际融资
-
作者:暂无 来源:南方都市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广州绿色转型镜鉴录:关注国际融资
-
教育不是经济增长工具《告别功利:人文教育忧思录》指出,人文
-
作者:暂无 来源:惠州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教育不是经济增长工具《告别功利:人文教育忧思录》指出,人文
-
《邵氏闻见录》有关王安石若干史料辨误:[邵伯温]
-
作者:顾宏义 来源: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政治家 史料 中国 生平事迹 邵氏闻见录
-
描述:《邵氏闻见录》有关王安石若干史料辨误:[邵伯温]
-
宋人笔记中的宋刻珍本-《甲申杂记》和《闻见近录》
-
作者:丁瑜 来源:文献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宋人笔记 宋本 杂记 苏轼 史料价值 珍本 图书馆 士大夫 王安石 中华书局
-
描述:,所以其内容具有重要史料价值,可补正史之不足。近年中华书局校点排印了多种宋人笔
-
笔墨追宋明 艺趣发新枝——清人乐钧《耳食录》艺术谈
-
作者:胡子远 赵伯英 来源: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清人 笔记小说 华夏民族 司马迁 阅微草堂笔记 艺术形象 多角度 多侧面 统治者 清代文学
-
描述:奇者而言”。这当然是大略而言。其实,清代笔记小说在明代文人创作小说的影响下,有着自己的面目。笼统地说,它们都追求艺术形象的立体效果,使读者获得多侧面、多角度的审
-
半世疏狂泪共酒 一生珍重情与诗——《何建青从艺录》书后
-
作者:吴国钦 来源:广东艺术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粤剧 编剧家 郭沫若 汤显祖 诗人气质 关汉卿 孔尚任 马致远 王实甫 不公平的待遇
-
描述:编剧家而兼诗人者,笔下必有可观。古之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汤显祖、洪昇、孔尚任,近世之田汉、郭沫若等,无不如此。在粤剧编剧家中,何建青先生极具诗人气质,常以诗人之豪情和诗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