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
(922)
报纸
(62)
学位论文
(56)
会议论文
(24)
图书
(21)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058)
才乡教育
(14)
宗教集要
(7)
地方文献
(4)
非遗保护
(1)
地方风物
(1)
按年份分组
2009
(44)
2008
(32)
2006
(38)
2004
(23)
2003
(35)
2001
(25)
1999
(59)
1998
(76)
1992
(25)
1980
(6)
按来源分组
江西社会科学
(20)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
中华书局
(2)
文学自由谈
(2)
西南电力报
(1)
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教育教学研究专辑)
(1)
四川戏剧
(1)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1)
宋史研究论丛
(1)
相关搜索词
刘绍棠
主体意识研究
主体思维
哲学
主体精神
张扬
主体
主体异化
刘大年
妙语
司法职权
陆九渊
法学概念
减轻学生负担
社会责任
社会保障覆盖面
农村发展
主体性
哲学家
特需服务
稀缺资源
大学生就业
岩石包裹体
国家档案馆
为民请命
培养策略
圣人
法律
德育思想
首页
>
根据【检索词:陆九渊对主体能动性的张扬】搜索到相关结果
1058
条
阅读“三知”
作者:
雷源轼
来源:
语数外学习:初中版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整体阅读
文章
陆九渊
方法
宋代
体式
知人
描述:
宋代著名学者
陆九渊
提出阅读应三知:“知人知世知体式。”这是对一篇文章进行整体阅读的好方法。
王夫之与程朱陆王格致论比较
作者:
章启辉
来源:
船山学刊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夫之
程朱理学
陆九渊
王安石
仁义
格物致知论
《大学》
描述:
王夫之与程朱陆王格致论比较
吕祖谦的道德性命之学及其兼融朱陆的特点
作者:
肖永明
来源: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吕祖谦
理
心
人性论
修养论
朱熹
陆九渊
描述:
吕祖谦重视对道德性命的探讨。他以"理"与"心"为其最高的本体范畴,力图将"天理"与"人心"融为一体,并在人性论与道德修养论方面提出了一系列见解。他的道德性命之学体现出会通、兼融朱陆之学的特点。
也谈语文课堂提问的技巧
作者:
周华华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课堂提问
语文
课堂教学
著名学者
教育家
陆九渊
陶行知
描述:
学中,
袁燮《絮斋家塾书钞》初探
作者:
暂无
来源:
华夏文化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直斋书录解题》
《君爽》
政治思想
陆九渊
馆臣
发明
描述:
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十一)《书钞》不仅体现了袁氏的心学特点,而且是其政治思想的载体。
此陆非彼陆
作者:
陈军
来源:
中学历史教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宋明理学
《历史》
陆九渊
人教版
发明人
教材
描述:
。”其中“二陆”指谁?教材解释为“
陆九渊
及兄陆九韶”。这种解释有误.“二陆”应指
陆九渊
及其五兄陆九龄。
功夫论视阈中的理学道统
作者:
陆永胜
来源: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功夫论
理学
道统
朱熹
陆九渊
王阳明
描述:
"孔荀之道"、"孔孟之道"和"孔颜之道"。这种学承分疏也为儒学史中关于朱陆王三家的诸多争辩提供了解答。
中华文库 理心之间——朱熹与
陆九渊
的理学
作者:
高全熹
来源: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年份:
1992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理学
研究
心学
研究
描述:
中华文库 理心之间——朱熹与
陆九渊
的理学
“检吏奸而宽民力”:
陆九渊
的仁爱情怀
作者:
刘晓梅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检吏奸而宽民力”:
陆九渊
的仁爱情怀
论吴澄对朱熹道问学与
陆九渊
尊德性的会合
作者:
王素美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虽然他们在考察尊德性的过程中不曾完全抛弃道问学,在说明道问学之重要时也不肯轻视尊德性。但是,他们往往只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于是,就有了偏重尊德性和偏重道问学的区别。在这个问题上,朱熹和
陆九渊
曾发生过激烈的争论。
首页
上一页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下一页
尾页